“小荷学堂”志愿者,让留守儿童暑期不再孤单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小荷学堂”是由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教育局、市民政局、市体育局、莱商银行菏泽分行等单位发起的关爱农村留守儿童志愿服务项目。秉承“青春助力、快乐成长”的服务理念,以省、市、县派“第一书记”村为主阵地,由共青团组织大学生志愿者,利用暑假集中为孩子们提供亲情陪伴、学业辅导、自护教育、素质拓展等志愿服务。
自2018年项目正式启动以来,全市共建设“小荷学堂”260余处,来自山东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济南大学、青岛理工大学等省内外30余所高校的240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牺牲自己的假期,来到鲁西南,克服基层艰苦的食宿、交通、卫生等条件,为10000多名留守儿童送去理想、知识和关爱。
寓教于乐,课堂充满欢声笑语
暑假是孩子们结束了一学期的紧张学习生活后放松自我的好时机,但实际上,很多孩子利用这段时间上各种兴趣班、学习班,还有各种有意义的夏令营,从而充实提升自我。有一部分孩子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或在外务工,而无法照看、陪伴他们度过一个安全有意义的暑假。“小荷学堂”项目的实施,正好让这些孩子感受到来自社会的关爱,他们可以一起学习文化知识、安全常识、礼仪等。今年,我市共建设82处“小荷学堂”,招募了山东大学、山东师范大学、曲阜师范大学等10余所高校430余名大学生志愿者,可为4000余名留守儿童提供志愿服务。
“微笑是最有效沟通的法宝,是人际关系的磁石,特别是面对家人时,要学会微笑,父母下班回到家,你们要笑着对他们说:‘工作辛苦啦!’……”7月28日,在牡丹区南城办事处中山社区时代奥城小区“小荷学堂”时代奥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孩子们正在志愿者李晓鹏的带领下,认真学习社交礼仪。孩子们听得津津有味,特别开心。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小荷学堂”时代奥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屋内干净整洁,不仅配备了孩子们上课需要的基本学习用品和资料,而且室内设施完善,还准备了口罩、体温检测仪、酒精、消毒液等防疫用品,严格做好应急突发事件的应对工作。
据队长刘佳俊介绍,这里共有4位志愿者,其中3位来自青岛农业大学,还有一位是枣庄学院的公费师范生,平均年龄19岁。
7月15日,他们从不同的地方相聚在此,简单休整后,7月16日便启动了招生、试课工作。一切准备就绪,7月17日,“小荷学堂”时代奥城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正式开课了。“布置教室、打扫卫生、设置课堂,每一个环节我们都用心对待。”刘佳俊说。
课程丰富多彩,深受孩子喜爱
“小荷学堂”针对留守儿童以及农村贫困儿童,开展亲情陪护、课业辅导、自护教育、兴趣拓展等志愿服务,主要包括文明礼仪课、安全自护课、传统文化课、文体手工课、社会常识课、素质拓展课等,让孩子们的课程丰富起来。
据刘佳俊介绍,为了让孩子们对所讲解的课程感兴趣,他们提前规划,每天设定一个主题,开展文化课、主题手工课、绘画课、文明礼仪、传统文化等多种多样的课堂活动。
为让孩子们增强安全知识,7月27日,他们特别邀请了牡丹应急救援队队长李庆磊,现场对孩子们宣讲防溺水知识、溺水求救、溺水救援体验、闭水实验等应急救援课。
“目前有25名孩子来上课,都挺开心的。前几天下大雨,我们停课一天,本来想着用这一天的时间备课,没想到孩子们冒雨来了。”刘佳俊笑着说。
“我很喜欢这里的老师,每年暑期,爸妈就把我自己留在家里,除了写作业就是写作业,很无聊。今年,爸妈得知‘小荷学堂’在小区内开设实践站,就赶紧给我报了名。我以为还是辅导班,没想到除了辅导作业外,还有叠纸课,特别好玩。我很喜欢。”前来上课的学生笑着说。
“秋天为什么落叶多是背面朝上?”“雄鸡为什么能报晓?”“冰棒冷气为什么往下冒?”……这些在生活中都是常见的现象,但在孩子眼里却是新奇的世界,在巨野县田桥镇纪庄村,一堂《走进生活》让来自烟台大学的志愿者们,将现实生活中这些常见的现象,用科学知识生动形象地进行了讲解,孩子们听得十分投入,了解了他们这个年龄段接触不到的趣味科学原理。
把爱心和梦想传递下去
“给我印象特别深的是一个12岁小男孩。他父亲去世了,母亲外出打工,家里还有姐姐和奶奶,但奶奶前几天被车撞了,只能在家休养,而姐姐工作到晚上9点多才能下班。”来自烟台大学的志愿者李洪莉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他们所在的地方是巨野县田桥镇纪庄村,今年来“小荷学堂”上课的共有39个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儿童,为了孩子们的安全,要求放学时必须有家长接送,而这个小男孩因为家庭原因,没人接送。
李洪莉说,得知这个孩子的情况后,她主动要求送孩子回家,但这个孩子特别懂事,腼腆着说自己可以回家。
上一篇:李洪国:丹心挥毫绘盛世,鸟语花香唱大风
下一篇:火药匠:一片沙碱多是硝 几经熬制成火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