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白衣天使”参观抗日纪念馆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八一建军节当日,菏泽骨伤医院20余名医护人员走进菏泽市抗日纪念馆,重温炮火纷飞的革命历史,聆听烈士英雄事迹,寄托哀思、传承精神。

“1943年,29岁的冀鲁豫骑兵团团长曾玉良率部攻打日伪据点时中弹身亡,战友们将他就地掩埋于曹县后张楼村。1944年,骑兵团战士不忍团长孤眠他乡,冒着生命危险千里抬棺,穿越敌人封锁线,历经12天把团长遗体从山东曹县转移到河南老家安葬。”随着讲解员的精彩讲解,一幅“千里运棺”的革命画卷在医护人员眼前重现,一个个大无畏的英雄形象仿佛来到人们面前。菏泽骨伤医院的医护人员听讲解、看展出,用心体会,不时小声交流。

押运血粮、王厂战斗、母子英烈、无名戒指……一个个英雄故事,将年轻的医护人员们带进那段血雨腥风的抗战岁月。抗日战争期间,菏泽军民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与日本侵略者展开了旷日持久的殊死搏斗,涌现出了无数个大义凛然、宁死不屈的抗日英雄,他们的故事,谱成了一曲曲慷慨悲歌,唱响在每一名菏泽人的灵魂深处。

抗战时期,位于曹县西北的刘岗、曹楼、伊庄三个相邻的村庄,呈犄角之势分布,作战时彼此支援,是鲁西南抗日大本营,被誉为“红三村”。“我来自‘红三村’,从小听着英雄们的故事长大。”年轻的医护人员曹英霞说,“今天我们老家还有一些抗战时期的历史遗存,我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

“通过参观学习,大家的精神受到了洗礼。传承是最好的纪念,奋斗是最好的学习。”菏泽骨伤医院院长谢鹤展表示,“从绿军装到白大褂,从战场到病房,从钢枪到手术刀,虽使命转换,但我们初心不改。”


上一篇:电视剧《闽宁镇》开机
下一篇:李浩:军人本色的“绿衣使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