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命最后一刻,他在整理扶贫材料
定陶区马集镇人社所所长刘访华今年49岁,1993年从部队转业到定陶区马集镇政府工作,2003至今一直从事人社工作,因工作能力强、态度认真,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7月13日晚上9点02分,刘访华在加班时因突发心肌梗塞抢救无效,不幸因公殉职。
“不能落下一个贫困人口,要确保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扶贫政策。”这句话他常常挂在嘴边,也是这么做的,他用27年如一日的坚守与奉献,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华章。
去世前一秒仍在加班
8月6日上午,天气灰蒙蒙的,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位于定陶区马集镇刘访华的家。见到了刘访华的家人、同事、战友和他曾帮助过的贫困户,提及刘访华,大家的眼圈都红红的,至今仍接受不了他离开的事实。
刘访华的同事卢孟慧回忆道,7月13日晚上9点02分,刘访华像往常一样在整理贫困户办理扶贫公益岗位和慢性病档案。他在工作微信群里回复完“收到”二字后,转身问一边正在整理资料的卢孟慧:“资料整理得怎么样了?”卢孟慧还没来得及回答,突然听到一声闷响,刘访华倒在了地上,卢孟慧和同事赶紧拨打120急救电话。
“因为他之前和我们说过他有低血糖,我以为他是因为低血糖才晕倒的,就赶紧掐他人中。掐完后他有了反应,但我觉得还是有点不对劲,同事就拨打了120。”卢孟慧哭着说,2017年10月她到马集镇人社所工作,跟着刘访华学到了很多知识。
“只要跟刘访华接触过的人,都会夸赞他,他脾气好、有爱心,更有耐心,我们的工作就是跟老百姓直接接触,有些老百姓对一些事情不理解,他就一点一点地去跟他们解释,直到他们理解接受。我们的工作很琐碎,我的性格比较急躁,他每次都会提醒我要有耐心。我们几个同事都很佩服他的工作态度。”刘访华的同事李素霞说道。
7月31日,中共菏泽市定陶区委常委会研究决定,追授定陶区马集镇人社所所长刘访华为“定陶区优秀共产党员”。
一心一意为群众
人社工作直接关系老百姓切身利益,刘访华不敢有一丝马虎,无论事情有多琐碎、多棘手,他从不抱怨,“认真、细致、有担当、时刻替别人着想”是同事们对他的一致评价。
“我们平时工作中有什么困难,他总是第一时间站出来帮我们解决,刘所长不在了,对我们来说就是少了一个依靠。”李素霞说,“他总是替别人着想,知道我家里孩子小,每次加班他总是让我早点回去,自己忙到很晚,也从不抱怨。”
基本合作医疗信息是否成功录入系统,决定着群众新的一年住院能否及时报销,而是否成功录入必须在元月一日零点以后才能查看。于是,几乎每年的跨年夜,刘访华都要加班核实信息是否录入成功。
同事赵传春曾提出过疑问,他觉得在元旦当天出院的人太少了,为什么非得在跨年夜核实。刘访华向他解释:“我们身后是5万多群众,假如有一个群众交了钱但信息没能录入系统而不能报销,就是我们的失职。”
每年6月份是集中进行养老资格认证的时候,为了让老年人尽快办理,刘访华想了很多办法,提前发号、一个村一个村通知,他总是一心为这些老人着想。“遇到行动不便的老人,他总是主动搀扶,或者背到认证的地方。有一些卧床不起的老人,不管多远他都亲自上门认证,有的老人住处异味很大,但他从不嫌弃。”卢孟慧说。
帮助贫困户走出困境
人社扶贫是脱贫攻坚的重要一环,刘访华深知肩上扛有沉甸甸的担子,他总是想方设法为贫困户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脱贫攻坚一线倾情投入、默默奉献。
卢孟慧说,刘访华经常走访入户,往来奔波于贫困户家中,与贫困户深入交谈,倾听他们的诉求,帮助他们解决难题,确保贫困群众都能享受到扶贫政策。通过主动上门服务,他先后帮助1113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纳入慢性病管理,为符合参保条件的4776名贫困人员办理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缴费手续,切实减轻了贫困户的经济负担。为了解决贫困户的工作问题,他积极申请保洁员、联络员、扶贫车间等扶贫公益性岗位,为90余名贫困户找到了工作,帮助他们实现了脱贫。
除了日常工作,刘访华经常抽时间去贫困户家中走访。今年59岁的后程村村民李云枝是刘访华帮扶的贫困户之一,李云枝的老伴前几年因胃癌去世,李云枝患有肾炎、糖尿病、高血压,刘访华总是牵挂着她。“刘所长经常往我这里跑,帮我申请纳入慢性病管理,这样我能报销一半的医药费,每次来的时候他还给我带点米面,帮我打扫卫生,陪我聊天,这不前几天刚给我送来夏凉被,人怎么就没了呢?”李云枝边说边抹着眼泪。
除了李云枝外,今年72岁的贫困户马秀英也流下了眼泪,她说自从刘访华知道她独自生活后,就经常去家里帮她干活,解决生活上的困难。
“爸爸是我的榜样,是我心目中的山”
上一篇:打造办税新模式, “智慧税务”省时更省力
下一篇:看秋意飘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