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愿父爱如山绵延

父亲是个沉默寡言的人,个子也不高,但在我们姐弟的眼中,父亲俨然是一座沉默而充满力量的大山,让我们感到敬畏,更让我们感到踏实和温暖。

父亲兄妹八人,他排行老大。捉襟见肘的家境不允许祖父供养太多的孩子上学,和祖母商量来商量去,祖父决定把二叔送进学校。可惜二叔当时太贪玩,功课学得懵懵懂懂,祖父考问时常常答非所问。父亲每天要去地里割草,草装满了草筐,父亲就跑到学校去,踮脚趴在教室的窗户上,听课堂上的老师给学生授课。祖父把10岁的父亲送进了校门。靠趴在教室窗口偷学的一些知识,父亲直接就读二年级。父亲读书极勤奋,功课门门优秀,二年级读完,又跳级上了四年级。最终,父亲用四年时间,完成了初小四年、高小二年的全部课程。父亲求学的经历,成了母亲教导我们姐弟的现实教材,每次听母亲讲起,我都能感受到心灵深处的震撼。

对于父亲的好学,我是十分佩服的。记得最清楚的是我上大一时的那个暑假,三伏天溽热难耐,而父亲坐在家中客厅的黑白电视机前,肩上搭一块湿毛巾,鼻梁上挂一副老花镜,很认真地学习电大课程。年逾知天命的父亲还不时地转过身来,向我请教26个英文字母的拼读。母亲在一旁笑道:“咱们家都成学校了,老少学生一大帮。”正是由于父亲的好学勤奋,只上过四年学的他才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工作。父亲的算盘打得极好,是省珠算协会的会员,曾有人用计算器跟他比赛加减乘除,结果却不是父亲的对手。

父亲对我们几个孩子的教育是极严格的。记得小时候,父亲很少说话,常常黑着脸,我和姐姐吓得很少主动往他跟前走。大弟弟小时候淘气得厉害,父亲曾罚他跪砖,我们都不敢替他求情。上学后,我们姐弟几个功课都不错,父亲便把我们转学到城里,一个男人家,要上班,要给我们几个学生弄饭吃,农忙时还要回家帮母亲收割、播种。后来父亲成为全市第一批会计师,我们全家迁户入城,母亲终于可以从乡下搬来和我们一起同住,父亲肩上的担子才轻了一些。当时曾有人对父亲说:“你工作这么忙,又把几个孩子弄来,自己又当爹又当妈的,多累呀!孩子在村里上学不是一样的吗?”父亲每次只是笑笑,并不多说什么。而今天的我明白,正是由于当时父亲做出的这个决定,七年时间既当爹又当妈的付出,才为我们姐弟打开了通向外部世界的大门,从根本上改变了我们的生活道路。

心里一直感谢父亲,因为父亲的开明通达,以及极少重男轻女的观念。听母亲讲,由于上头已有了一个姐姐,当我出世的时候,并不怎么受欢迎。母亲一臂搂了姐姐,一臂抱了我,忍不住暗自垂泪。几天后,在外工作的父亲回到家,看到母亲红肿的眼圈心里便全明白了。“闺女是我的,谁嫌弃都没用!”父亲的声音在秋日里澄明的空气中振动、传播,如同灿烂的秋阳照亮了这个本不受欢迎的女婴的生命。在以后的成长中,父亲的爱与鼓励如太阳般温暖着我。研究生毕业后,我没有留在大城市,而是去了中部省份的一家企业。父亲却再一次支持了我的选择,说,只要你们幸福,到哪儿都行。

我小时候性格内向,又长得瘦小,常感自卑,父亲的一句话却让我备受鼓舞。他说,不管干什么,你都不会干得太差。大约父亲很了解我要强的个性,才会有此断语。父亲的这句话,让我一直保持前行的勇气。

父亲现在已年逾八旬,身体还算健康。我们家庭聚餐时如果“炸面泡”,一定是父亲从头忙到尾,因为我们的技艺都赶不上父亲——看到老父亲在厨房里忙碌,我想这也是幸福的一种吧。

愿父爱如山绵延。


上一篇:想你的微笑
下一篇:缠缠绵绵一起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