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菏泽海关进出口整体通关时间居首位

8月6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通报2020年菏泽海关1至7月压缩整体通关时间情况(下图)。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发布会上获悉,1-7月,菏泽海关进口整体通关时间为2.44小时、出口2.99小时,分别为去年同期的78%、60%,均居青岛关区内陆海关首位,通关效率不断提升。另外,我市红曲米粉、保鲜山药等10余种商品首次实现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多措并举,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

新闻发布会上,菏泽海关副关长闫静介绍,为持续压缩整体通关时间,菏泽海关充分激活“建机制、优监管、强服务”等举措叠加潜能,取得一定成效。菏泽海关推广应用“提前申报”模式,鼓励企业提前申报,提前办理单证审核和货物运输作业,非布控查验货物抵达口岸后即可放行提离,实现通关流程的“前伸后延”;1-7月份进出口提前申报比例分别为50.2%、38.4%,分别比青岛关区海关平均比例高26.8%、10.5%。

菏泽海关不断减少通关环节随附单证和证明,进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装箱单,出口申报环节免予提交合同等商业单证,简化退运货物免税手续,企业无需再提供第三方检测证书。创新原产地管理模式,在疫情防控期间实施原产地证书信用签证,将“企业先打印,海关后签发”的传统模式改为“海关先集中签发,企业后分批打印”,推广应用原产地证书自助打印。

改革检验检疫模式,进口鲜活农产品实施“即验即放”;改革大宗资源类商品重量鉴定方式,降低生产设备和原材料抽样检测比例。在出口食品领域自主创新“无障碍放行”改革,对抽中查验送检批次货物无需等待实验室检测结果,实现企业申报放行“零等待”;若检测结果不合格,也能保证在投放出口市场前自主召回,每单至少为企业减少7天通关时间。

菏泽海关通过建立应急服务机制、畅通关企沟通渠道、发布防控物资通关指南、全面推行“互联网+预约通关”等多项措施为压缩整体通关时间工作提供多重措施保障。

红曲米粉、保鲜山药等10余种商品首次出口

据菏泽海关综合业务科科长时婧介绍,面对严峻的疫情防控和复杂的经济形势,菏泽海关主动作为,靠前服务,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的“双胜利”。菏泽海关积极支持、指导济铁菏泽物流园海关监管场所建设,海关监管场站已获青岛海关审批,年底前可验收投入运营;优化济铁物流园的监管模式,促进菏泽融入“一带一路”建设。4月10日,菏泽内陆港保税物流中心(B型)获海关总署等四部门联合批准设立。

菏泽海关针对防疫物资、农副产品和鲜活商品设立快速通关“绿色通道”,启动全天候预约通关,货物即报即放、随到随检,大力推进通关便利化。菏泽海关创新疫情期间不接触、零见面、网上办服务,通过优化企业注册备案作业流程、拓展电子支付、“自助打印”税单和原产地证书等措施,进一步优化通关环境。

另外,菏泽海关不断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大米制品实现对欧盟出口,这是自2012年2月1日起欧盟对中国输欧米制品中转基因成分采取加严检验措施以来,青岛关区首次实现对欧盟出口米制品。菏泽海关在青岛关区首创“一个质量体系项下诚信规模企业分厂管理制”初级农产品检验检疫模式改革、出口食品无障碍放行改革,促进红曲米粉、保鲜山药等10余种商品首次实现出口,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我市外贸进出口情况逐步回暖

据菏泽海关办公室主任石向阳介绍,整体来看,我市外贸进出口情况正在逐步回暖。6月,我市进出口贸易额25.3亿元,环比增长了33.7%,说明稳住了外贸基本盘。1-6月份新注册企业242家,同比增加28.7%,也说明保住了外贸主体。

石向阳表示,我市外贸新动能不断涌现,防疫物资出口快速增长,1-6月口罩出口1.3亿元,带动纺织制品出口增长117.5%;跨境电商凭借其线上交易、非接触式交货和交易链条短等优势逆势上扬,为外贸企业应对疫情冲击发挥了积极作用。1-6月,我市跨境电商出口1541万元,实现新突破。


上一篇:市文联直属文艺家协会 主席团成员培训班举行
下一篇:张艺谋新片《悬崖之上》 首曝主创阵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