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7》果然是“为银幕而生”
奥斯卡颁奖礼过去半年之后,因为疫情延期上映的奥斯卡获奖影片《1917》终于在8月7日登陆内地院线。该片在中国内地同步发行IMAX、中国巨幕、CINITY三个版本,首周票房达到3686万元,成为影院复工后首周票房最高的新片。
《1917》于今年1月在北美上映后,有人评价它是“为银幕而生的电影”。该片采用“一镜到底”的拍摄方式,让观众仿佛置身战场,与片中角色一同经历枪林弹雨。正是凭借高难度的“一镜到底”,《1917》在第92届奥斯卡金像奖上夺得最佳摄影、最佳视觉效果和最佳音响效果三个技术类奖项。
一镜到底,难度达五倍
对影迷而言,“一镜到底”并不是什么陌生的概念。远至希区柯克的《夺魂索》,近有2014年的奥斯卡最佳影片《鸟人》,国产片中也有毕赣的《地球最后的夜晚》和《路边野餐》,都采用了长镜头拍摄。虽然《1917》严格来说只能算是“伪一镜到底”——有影迷统计,这部电影共有22个剪辑点,但均以遮挡、黑幕等方式“遮盖”,但银幕上最终呈现的效果,是长达119分钟、非常流畅的长镜头。
电影讲述两个普通士兵跨越战场送信的故事。在画面上,主角一路向前,全片的场景没有重复。导演萨姆·门德斯和摄影罗杰·狄金斯均在不同的采访中表示,“一镜到底”不是为了炫技,而是希望营造“沉浸感”,带领观众重回一战的历史性时刻。
跟普通的拍摄技术相比,一镜到底的难度更高。萨姆·门德斯曾感慨,一镜到底的难度是一般电影的5倍:从演员走位、说台词的时间、摄影机调度、自然光的捕捉,再到群演配合,错一步就要推翻重来。成片中短短的几分钟,背后可能翻来覆去拍了几十次。
台前幕后,阵容超豪华
《1917》的制作班底堪称“豪华”。导演萨姆·门德斯曾两度入围奥斯卡最佳导演奖,凭借处女作《美国丽人》横扫第72届奥斯卡,收获包括最佳影片、最佳导演在内的5项大奖。好莱坞“宗师级大神”罗杰·狄金斯担任该片的摄影。此外,剪辑李·史密斯、服装杰奎琳·杜兰都曾数次获奥斯卡提名,配乐托马斯·纽曼曾5次获得格莱美最佳乐器编曲奖。
影片两位普通英国士兵由年轻演员乔治·麦凯和迪恩·查尔斯·查普曼饰演,正好符合角色“无名小卒”的设定。而片中还出现了不少熟脸,科林·费斯饰演一开场给两位小兵下任务的艾林摩尔将军,本尼迪克特·康伯巴奇饰演收信人麦肯锡上校,此外还有曾在《神探夏洛克》中饰演大反派莫里亚蒂的安德鲁·斯科特、在《权力的游戏》里饰演少狼主的理查德·麦登……这些英国知名演员都甘愿为影片做“绿叶”。
技术成功,情感稍单薄
影迷对《1917》的评价颇为两极。《1917》最引以为傲的“一镜到底”,也是争议最大的部分。门德斯曾在采访中提到,《1917》一镜到底的灵感源于战争类电子游戏。影片在技术上无疑是成功的,但也有不少人批评该片故事单薄、缺乏力度。为了实现“一镜到底”,电影里大多采用中景和远景镜头,极少展现角色的特写。片中也缺乏对主角以外其他角色的刻画,不少客串的大牌演员沦为“工具人”。
上一篇:爱心让生命延续, 退伍军人赵传利将捐献造血干细胞
下一篇:非遗传承人彭忠: 给后人留下更多的文化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