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戏曲发展应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电话微信能问好,网络视频能拜年。外出戴口罩勤更换,在家勤洗手避风险。卫生消毒不怕麻烦,为的咱家人都安全。室内通风多锻炼,新冠病毒不沾边……”这段朗朗上口、通俗易懂的枣梆,是菏泽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青年演员、导演宋德靖,特意为新冠肺炎的防疫宣传创作的。

戏曲必须为人民服务,脱离了人民群众,戏曲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聚焦“中国梦”、新时期菏泽精神、移风易俗等题材,进行戏曲创作,不断尝试把现代意识和戏剧精神融合到一起,创作出蕴含深刻道理、弘扬向上精神、群众喜闻乐见的作品,真正让老百姓爱听、想听、要听,让古老的戏曲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活力。

“送戏下乡、惠民演出是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开展的重要工作,我们每年组织所属山东梆子、枣梆两剧团赴县区乡镇、街道社区开展公益演出百余场,受益群众近50万人。”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副院长、枣梆剧团团长张梦龙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据了解,市地方戏曲传承研究院每年都要派出山东梆子剧团的得力演员,为民众送上经典剧目,精彩的演出吸引了大批群众观看。

文化惠民工程的持续深入开展,为戏曲事业的繁荣发展注入了源源不断的活力。

以文艺创作为出发点,菏泽市继续开展送戏下乡、送文艺下乡、艺术培训等文化惠民工程,送戏下乡、惠民演出大大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上一篇:戏曲传承以人为本
下一篇:传统戏剧与现实题材完美组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