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哪里来
一个人,不远千里外出打工,在建筑工地上脑部受伤,丧失了部分记忆。
出门时携带的一代身份证,在打工期间丢失,没及时补办。这样,他忘了自己的名字,忘了自己从哪里来。
为了活下去,总得打工,因为没有身份证,正规的用工单位不敢收,这个人只能四处打零工,工钱常常被克扣,或者根本拿不到。
这样流浪十多年后,他和同样外出打工的一对浙江夫妇在某地相遇了,他们见他老实、勤快,少不了被欺负,就让他跟着他们一起生活,后来夫妇俩回到家乡浙江云和,他也跟着来到浙江云和。
也许是生活稳定,也许是亲情温暖,他丢失的记忆,竟渐渐地苏醒,2020年春节,有个地名在他脑子里越来越清晰地浮现:贵州……赤水……复兴……
根据他的记忆,当地公安上网查询,贵州赤水复兴镇长江村,曾有个叫朱家明的村民,多年未回被报失踪。
他正是朱家明。
另一个人,从小没了父母,跟爷爷奶奶生活。才五岁,爷爷奶奶去世,他离家漂泊,乞讨睡檐下。长大些,有力气了,给人家干地里活,只要管饭,有个地方睡就行。
时间久了,他连爷爷奶奶的名字都记不清了,老家地址也记不得了,只记得自己姓徐。
1994年,他来到浙江丽水,也是帮人干农活,住窝棚。后来不年轻了,有个社区志愿者见他日子过得孤苦,人蛮勤快,就带他到自己家,把空出来的一间屋子给他住,还给他介绍了份社区清洁工的工作,月工资一千多元,生活终于稳定下来。
好心人去世了,他就近找了家保洁公司做。日复一日,眼看进入了老龄,从来没有办过身份证。附近的人都熟悉他,一天有位大妈对他说:“你无依无靠的,哪天人走了怎么办,去火化也要身份证明啊。”他一惊,好几天心里不踏实,想来想去,找社区书记,问自己可以办个身份证吗?
书记很同情,但解决“黑户”问题,按规定是需要去本人出生地核实情况后,在出生地落户的。
他说,我在外面这么多年,到丽水就没再走过,这里很好,我想留在这儿。
社区与民警多方核实,决定特事特办,为徐大伯落户,落在哪好呢?书记说,让他落户到我们社区吧,户口地址,就是社区办公室。
五岁离家流浪的人,终于在七十岁拿到了户口簿和身份证,他哭了:我是有家的人了。
至此,从哪里来已经不再重要,有了根基,余生无须漂泊。
上一篇:成人高考下月举行,严打作弊
下一篇:强大一点儿做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