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师
刚升入初中的我,感觉一切都变得新鲜。班里新来了几位同学,黑板重新刷了油漆,教室外边的小杨树林经过暑期的蒸烤长得愈发枝繁叶茂。而令我忐忑的是:谁是我们的新班主任老师,他什么模样呀?
上课铃声响。“起立!”体育委员种传军高声喊道。
“坐下!”声如洪钟。中等身材的他健步走上讲台。他左手拿着语文课本,边扫视着课堂边用右手摸了摸早已扣好的深蓝色中山装的领扣,一支钢笔孤零零地插在上衣左侧的口袋上;雕刻般棱角的冷峻脸庞尤其显得威严,短而平的头发,不但浓密而且如刷子般直立起来,似鲁迅照片上的发。
“同学们好,自我介绍一下,我叫孙若柏。”说着,他在黑板上一笔一画地写出自己的名字。
孙老师讲课时往往不看课本讲义,引经据典幽默诙谐,完全沉浸在课文情结里。如讲到《孔乙己》,他眯起眼睛仰起头,伸开五指的手按在桌面上,似乎手下就有几颗刚煮好的茴香豆:“不多不多,多乎哉?不多也!”同学多有窃笑。“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他语气低婉脸色又变得灰暗,眼睛透过教室的窗口往远处的枯树望去,似乎在为卖炭翁悲惨的命运担忧。
我的心思往往又跑了题。忽然想起集市上的吆喝声:又香又面的莲花豆了……嘴角上不自觉地流出口水来,慌忙用手背擦掉。
我比较爱好语文且喜欢朗读,孙老师有时让我在课堂上大声地朗读课文,他则眯了眼睛陶醉着听——“我提着这灵巧的小桔灯,慢慢地在黑暗潮湿的山路上走着。这朦胧的桔红的光,实在照不了多远,但这小姑娘的镇定、勇敢、乐观的精神鼓舞了我——”
“看看这个小姑娘,在这样的艰苦环境下仍然坚强、乐观。你们现在有这么好的学习条件,更应努力学习,这样才对得起我们的国家,对得起自己的爹娘!”孙老师循循善诱地叮嘱。
随着孙老师对课文形象地讲解分析,我的眼前往往会浮现出一幅幅精彩的画面来。如讲到鲁迅的《故乡》,孙老师扬起教杆模仿闰土的动作:“有胡叉呢。走到了,看见猹了,你便刺……”我是不知“猹”为何物的。他形象地讲了,那是一种长得像小狗一样的动物,嘴巴尖,喜欢吃西瓜,叫“狗獾”。孙老师究竟有多少智慧啊,将来我要有这么多的知识该有多好啊!
孙老师在学习上自然对我们学生严格要求,在生活方面仍倾注了他许多的爱。班里有几位离校路程较远的同学,春夏季节还好,冬天就受罪了,因为天不明就要赶到学校晨读,如果遇到雨雪等坏天气更是艰难。孙老师在教室前的空地上亲自选址划线,利用星期天的时间和同学们一起挖了个半阴半阳的“地窨子”。上面盖了厚厚一层秫秸,再覆上土,里面温暖如春,可以住上五六位同学。这些远路的同学高兴得很,忙从家里抱来被褥,就像住上了新房子。
一次上课时,大雨伴着雷声倾盆而下,到了下课时间雨竟没有丝毫停歇的迹象,同学们忍住饥饿自觉地做作业。忽然孙老师小跑着来到教室,他从雨衣下面拿出个冒着热气的馍篮子放在讲台上:“馍不多,饿的同学赶紧垫垫,别不好意思啊”。同学们知道孙老师的口粮是国家定量供应的,哪有从老师嘴巴里挣饭吃的理由。他一再地让,同学们都装着没有听见。我则咽了口水,继续埋头写起作业来。
1979年的开学季,我随父母搬到了曹县县城的家,不情愿地转到新学校学习,自然也离开了孙老师。有趣的是我和妻子卢霞都是孙老师的学生。去年的教师节我们一同前去看望,他银发如雪,背也驼了,说话时需贴近他的耳朵大声才行。他不顾年迈,执意拿了一根长竹竿在院子里打枣给我们吃。那样的一种亲情,就像对待自己远路回家的孩子。我和妻子商量好了,今年这个教师节一定要去看望孙老师,我们想念他了。
上一篇:第十三届山东国际大众艺术节开幕式将在菏举办
下一篇:常老师,您一直在我的心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