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他们带着八旬父母游遍大半个中国

年过五旬后,单忠雨决心带父母去旅行。

他越来越感觉到岁月在父母身上撒下的痕迹。他们的头发开始花白,老年斑爬上额头、眼角、手臂,步伐愈发迟缓,耳朵也不大灵光了。他意识到,父母已经衰老了。

两位老人生于上世纪三十年代,在沈阳工厂里度过了大半生,扛过了饥饿、贫寒,将三个儿子拉扯大。退休后,生活停下来了。他们没什么兴趣爱好,就喜欢旅游。刚开始,跟着旅行团走,岁数大了,旅行团也不收了。儿子们就趁着休假,开车带他们出去溜达,但大多是短途的。

单忠雨想,等自己退休了,父母想去哪儿,就领他们去,“孝顺要趁早,不能等”。

一辆改装的“房车”,载着单忠雨夫妇、二弟夫妇及他们的父母,一行6位、累计年龄超过400岁的旅行者,开始了一场24万公里的暮年之旅。一路翻过高山,跨过大海,在时间的追赶中,他们走完了大半个中国。

“像穿越远古似的”

2016年,单忠雨退休了。

在沈阳交警系统,他干了37年,做过宣传和后勤管理。节假日几乎都在加班中度过,陪伴父母的时间很少,只能隔三差五瞅一眼。

退休前两年,他买了辆七座小客车,不到13万——没买房车,单忠雨说,一是买不起,二来有些山道房车走不了,小客车宽敞,父母坐累了,能起来活动。

照着网上的教程,他将车改造成“房车”:座位靠背放倒,变成床,再铺上软垫、靠枕;装上逆变器、发电机,用来烧水做饭;安上灯、摄像头、多功能桌,出游时再拎上锅碗瓢盆、茶具水壶。

新车试验的第一站,去了200公里外的丹东。两个老人躺车上,可以看电视、睡觉,透过车窗看风景,觉着“可舒服了”。

正式退休后,单忠雨带父母去了最难的地方——西藏。

那时父母身体还很硬朗,也想去西藏看看。单忠雨的妻子和二弟都不敢去,也有亲戚劝他别带老人去。

单忠雨做好攻略,行进路线,沿途机场、医院位置,他想着,一旦父母身体不适,立马折返。

那年9月,他们从沈阳南下,一路途经北京、西安,玩了20天才到成都。

车辆慢悠悠地走,上午赶路,下午逛景点,晚上父母住宾馆,他睡车上。每到一处,尝尝当地特色美食。午饭大多自己做,找处风景好的地方,车一停,桌椅、厨具搬出来,做三四道家常菜,省钱又吃得好。

到成都后,单忠雨接上三弟,一行人提前喝红景天,备好氧气瓶、急救包,沿318国道进藏。

车越爬越高,爬到海拔3000多米的新都桥,母亲有些头晕、难受,吃不下饭,其他人也有点气喘。单忠雨琢磨着,休整一晚,还是不行就往回走。没想到第二天一早,母亲说“啥事没有了,咱继续”。

这一路,他们见识了像水晶一样的冰川,慢悠悠的车和人都驻停在雪山脚下,生火做饭。

海拔高了,单忠雨不敢让父母下车。两位老人就仰着脖子趴着车窗边看,像小孩一样问不停“这叫什么地方啊?”“像穿越远古似的”。

行至西藏林芝的排龙天险路段时,遇上塌方封了路,晚上9点多才放行。车辆沿着悬崖边行驶,底下江水湍急、嗷嗷地叫,“特别吓人”,单忠雨和弟弟瞪大眼睛看着路,开得心惊。

一路走了10天才到拉萨。85岁的单忠雨父亲单希俭清晰记得:拉萨晚上8点半,蓝白色的太阳光,刺得眼睛受不了;山顶上总能看到飘扬的彩旗,藏民们脸蛋红红的,还有走几步就俯身朝圣的人们,布达拉宫后的大花园……这些他一辈子没见过的景象,回忆起来,绘声绘色。

“知足了”

在拉萨待三天后,他们从青藏线返回,穿过无人区、青海湖,绕到内蒙古,最终回到东北。

亲戚朋友们夸两位老人厉害,他们心里也美滋滋的,“这一辈子,到险峻的地方去看了,知足了,值得了”。

单忠雨发现,每次回来,父母精神特别好。他更有勇气带他们旅行了。

几年里,单忠雨和妻子,二弟夫妇,父母,6个老人,去了海南、湖北、江浙、山东、云贵等地,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

旅行通常定在春天和秋天,南方不冷不热的日子。每年两次长途旅行,几次短途。单忠雨负责规划路线,做攻略,他的宗旨是不走重复路。妻子和弟媳负责做饭,买老人爱吃的菜、水果。

最久的一次是去海南,一路南下,环游海南岛,玩了2个月。单忠雨父亲单希俭喜欢海南,觉得海景美,可以游泳、露营。

87岁的母亲付秀英,更钟情九寨沟的水、三峡两岸的山、贵州苗寨载歌载舞的热闹景象。每次儿子说“走,领你们去溜达”,她“可高兴了”。

旅行路上,几乎见不到她这么大岁数的,但她和丈夫体力好,“没觉得累”。去西藏那次,他俩硬是一口氧没吸;去九寨沟时,看到有游客走不动、雇人抬下山,他们坚持自己走,两儿媳有时都跟不上。

单忠雨也不觉得累,他喜欢带父母出去玩,因为“带一次少一次”。


上一篇:那时我们荡起双桨
下一篇:老人腿疼 当心“心血管疾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