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基层群众文化档案管理中存在的共性问题及对策
基层文化档案管理是乡镇历史全貌的完整记录,是不可分割的历史信息载体,是群众文化生活的真实写照,是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依据。加强文化档案管理,提高文化传播有效性,对一个单位和个人而言,文化可助力人才建设,对促进各项工作及生活的顺利开展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和意义。 随着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科学技术的日新月异,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断加深,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国家对文化软实力发展工作也非常重视,颁发了一系列文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各级文化主管部门也加强了对基层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监督和指导,我国各基层单位文化档案管理工作在规范化、现代化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但是,笔者发现,在文化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仍存在一些共性问题: 一是文化站受乡镇政府和县文化部门的双重管理,致使有的“专职不专”,常疲于应付乡镇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耽误业务开展。 二是个别文化站专干素质较低,责任心不强,缺乏上进心和活力,工作停滞不前,甚至倒退,造成管理上的诸多不便。 三是文化档案管理困扰。文化站的业务管理普遍不足,如图书借出、归还建档,群众娱乐文化器材音响的充电、服装的清洗及使用情况建档、广场舞常态性的组织等。 这些问题,是制约农村文化事业发展的“瓶颈”。如何解决好上述问题,建议如下: 着力提高文化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一要把好入口关。首先设岗,设专人负责档案管理工作。在选配工作人员时,要认真坚持德才兼备的标准,特别是在道德品质方面,要挑选公道正派、爱岗敬业、乐于奉献、逻辑观念强的同志从事文化档案管理工作。同时,制定、完善档案的收集、归档、整理制度。二要定期进行业务培训。上级业务主管部门应定期举办相关知识培训班,组织档案管理人员学习上级文件,了解业务知识,交流工作经验和心得。档案管理人员要组织员工、干部开展讲座,提高大家的归档意识,变被动为主动。 加强对文化档案管理工作的督查指导。各单位分管领导要加强对文化档案工作的指导,切实把它列入议事日程,摆上重要位置,经常检查文化档案管理人员的工作,根据其工作实绩及时提出表扬、批评与建议,反馈群众的意见和要求。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他们到档案管理先进单位参观学习,采取集中授课、座谈交流、一对一辅导等方式,定期解剖“麻雀”,手把手地进行传、帮、带,帮助他们提高业务水平。 利用现代化管理手段,提高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效率。社会不断进步,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也要与时俱进、实现科学发展。这需要各级档案管理部门不断学习掌握现代档案管理理论,开发研制有效的、便捷的文化档案管理软件,对文化档案实行动态化管理和维护,建立数字档案和多媒体档案,通过现代化手段建立信息收集、反馈和跟踪系统,大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的效率。
文化档案管理工作既是一个老课题,不难掌握,又是一个新课题,不容易做好,需要下功夫、花气力去研究和探索。只要我们解放思想,大胆创新,锐意改革,推陈出新,就一定能够使目前文化档案管理工作中的诸多问题迎刃而解。 成武县孙寺镇人民政府 陈 旭
上一篇:匹夫不可夺志也
下一篇:65000元助学金, 为计划生育困难家庭大学新生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