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适应农业发展需要 转变农田灌溉方式

随着当前现代农业的发展,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生产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特别是分散的农田灌溉方式,暴露出来许多问题。最近,笔者在某镇进行调查,发现存在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 造成了资金和人力浪费。该镇共有7.2万亩耕地,1883眼机井。据统计,全镇共有灌溉机具4330台(套),其中,单户购置的1548台(套),联户购置的2782台(套)。每套少则1800元,多则万元以上。由于重复购置,不仅浪费了资金,而且由于浇灌分散,地块零散,机具安卸频繁,造成了人力上的浪费。

降低了灌溉效率。由于机具多,浇灌分散,安卸频繁,加上故障相应增多,浪费了时间,从而降低了灌溉效率。某村民小组,在责任制以前只有一部柴油机和一部水泵,170亩耕地5天即可浇一遍水,如今12套灌溉机具,浇一遍水要用10多天的时间。同时,由于集体失去了“统”的功能,群众常常延误了时机,也降低了灌溉效率。

增加了民间纠纷。机具的增多,群众争井、争水、争电的矛盾十分突出,甚至有的因此打架,影响了和谐稳定。

加重了设备损坏。由于部分农民未经过培训,技术操作水平低,常常人为地造成机器故障,加重了机器损坏。同时,由于浇水过度集中,增加了电力负荷,时常造成电线短路或变压器被烧等事故的发生。另外,由于浇灌分散,一些公共水利设施无人保护维修,天长日久,遭到损坏。 综上所述,目前这种分散的灌溉方式,很不适应农业生产发展的需要,制约了生产要素的合理配置和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并给干群关系和农村和谐稳定造成了一定影响。为转变这种分散的农田灌溉方式,可采取以下多个方式来解决:

一是由村“两委”牵头负责,成立专业服务组织,实行统一浇水。

二是成立合作社,通过流转把土地集中起来,实行统一管理。

三把土地流转给种植大户、农场主或企业,实行规模化种植。笔者个人认为,当前在农村最易推广的还是第一种方式。成武县汶上集镇纪合寺村经过多年的实践,提供了经验借鉴。 该村共有600多人,1300多亩耕地,南靠万福河,有机井21眼,水利条件较好。随着外出打工人员的增多,很多家庭因缺劳力出现了浇地难。2002年,村干部通过商议,提出了村里成立专业服务队,统一为群众浇地的想法,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于是,村里利用当时集体24亩土地的承包金购买了8台柴油机、8台水泵,成立了有16名成员的服务队,在全村实行统一灌溉农田。后来,看到光用河水没保证,他们又从农户手中收购了几台使用井水的潜水泵和输水管,交给服务队使用、管理。村里服务队分为两人一班,一班管理一台机器,负责防水、看水。农户只管执地边,浇完后按实际用油、用电量付钱,另外每亩交10元的服务费。 总结近20年统一浇地的经验,他们总结了五点好处:解决了外出打工户、老龄户因缺劳力浇地难的问题;避免了设备重复购置,节省了群众投资;效率约提高了20%以上;有效理顺了浇水秩序,减少了矛盾;减少了安全隐患。

成武县汶上集镇水务站 陈文斌


上一篇:秋季“跳蚤市场”,欢乐中收获满满
下一篇:“全国科普日”宣传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