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舜师单卷,德善高祖

幵山公园是单县闻名遐迩的文化景区,而矗立其一隅的单父塑像,高耸雄伟、气质豪迈,深得人们的敬仰。

宋代文学家罗泌的《路史》所著:“帝舜师单卷。今有单父城,即善卷也。”单父,又名单卷、善卷、善绻,为上古时期游牧于菏泽“四泽六水”之地的东夷族影响较大的氏族首领,也是华夏文化代表人物之一。

据悉,古人将德高望重者谓之“父”,可见单父颇得族人尊崇拥戴。单县因单父在此隐居而得名,一直以来,史学家习惯称其为善卷,单县人誉为单卷,而《辞源》则将“善绻”注解为“善卷”。在单县“民间成语”中,“单”与“善”通假,同义为“好的德行”。

史料记载,尧舜时期,单卷以德著称,被冠名高士、圣贤。单卷是湖南武陵人,被尧、舜之帝尊为师,因仰慕其德之道、善之行,皆欲将帝位禅让于他。为婉拒高位,善卷遂多次易地隐居,所到之处,勤于传道授业,乐于教化于民,被后世誉为“师祖”“德祖”,留下了深邃奥妙的“德善文化”遗产。

《吕氏春秋》有记载:“尧不以帝见善绻,北面而问焉。尧,天子也;善绻,布衣也;何故礼之若此其甚也?善绻,得道之士也,得道之人,不可骄也。尧论其德行达智而弗若,故北面而问焉,此之谓至公。非至公其孰能礼贤?”

唐代著名文学家、哲学家刘禹锡的《善卷坛下作》一诗对“尧帝禅让善卷之位”做了纪实:“先生见尧心,相与去九有;斯民既已治,我得安林薮;道为自然贵,名是无穷寿;瑶坛在此山,识者常回首。”此诗同时告诉我们,地位之显赫和素养之高尚的刘禹锡亦作此记录,看来“尧帝禅让,善卷不受”理应证据确凿、无可异议。

《庄子》记载:舜以天下让善卷,善卷曰:“余立于宇宙之中,冬日衣皮毛,夏日衣葛絺。春耕种,形足以劳动;秋收敛,身足以休食。日出而作,日入而息,逍遥于天地之间而心意自得。吾何以天下为哉!悲夫,子之不知余也!”善卷不受,遂入深山,莫知所踪。其实,史料进一步佐证,善卷最终隐逸湖南常德枉山。之后,枉山易名德山,居住洞穴被谓之“善卷洞”,现为著名景点。

新出版的《善卷传说故事》这样讲述:有了善卷,才有了德山,才有了常德。有了善卷的善行善德,才有了尧舜禅让,才有了老庄之道、孔孟之儒。由此也可以说:有了善卷,才有了单父,以至于“首善之地”“长寿之乡”的单县。

史学家认为,道家的道,即是遵循的客观规律和自然法则。善卷就是一个有道之人, 其身体力行,恪守自然规律、人性本来。善卷对单县的影响颇为深远,其隐居单父期间,设坛讲学,教化百姓,启发民智,使民风淳朴、一方安和。

为纪念“德祖”善卷,弘扬“善文化”,单县有了单父路、舜师路、单父广场、善园、舜师名园、东舜河、舜通桥及冠名“单父”“单卷”“舜师”等品牌商标的特产。单县还成立了“善文化”研究会,编辑出版了《单卷在单县》一书;创作了县歌《大善长歌》及大量凸显地方特色和弘扬善德的文艺作品。

由舜师善卷孕育形成的“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年来,单县积极发掘、提炼单县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单县人文精神和文化核心,形成了广泛共识和价值取向,让“善文化”深入人心,凝聚了“向善、学善、行善、扬善”的磅礴力量,推动了新时代文明实践及社会文明健康进步。

文/图 通讯员 刘厚珉


上一篇:“大娘, 我们一定帮您找到家!”
下一篇:单县争创千亿级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