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这里的草莓吃“海鲜”喝“牛奶”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淑娅 艳粉

1月7日,牡丹晚报全媒记者来到定陶区有机地标智慧农业产业园,探访这里的草莓是如何吃“海鲜”的。

吃“海鲜”长大的草莓外表好看,口感佳

1月7日10时30分,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草莓种植户赵彦超时,他正在大棚里忙碌着。当天菏泽室外的温度低至零下15℃,而在赵彦超的草莓种植大棚里,一行行草莓长势很好,郁郁葱葱,给人以春天般的感觉。为应对当日的寒潮,防止草莓被冻坏,赵彦超凌晨2点就起床来到大棚里,逐个增温。“看着一棚棚长势喜人的草莓,我干劲十足。”赵彦超说。

在赵彦超的指引下,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见到了盛放在黄色塑料桶里的供草莓成长的“养料”,这些“养料”由鱼蛋白加乳酸菌加红糖,经高温发酵15天,发酵完成后通过施肥器实现水肥一体化。给种植作物施肥很常见,赵彦超却把发酵后的海洋物质下脚料当作草莓的肥料。明明可以施肥就能解决的事情,为什么要自己生产加工“肥料”呢?对此,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十分好奇。

据赵彦超介绍,鱼蛋白是从深海里面提出来的鱼肉、鱼骨,分离、发酵后,用酶解技术加工而成,所以作物是可以直接吸收的。“鱼蛋白含的微量元素、有机质非常高,作为草莓的养料不仅可以让草莓叶面肥厚,还能增加草莓的颜值,改善口感。”赵彦超说。

那么,这些养料是怎样注入草莓的呢?原来,在整个大棚里布满粗细不一的管道,养料就是通过这些管道供给草莓的。“每行草莓的旁边都有一根管道,管道上每15公分就有一个出水口,水分和肥料都是从这些管道内浇灌到草莓株上的,使其健康成长。”赵彦超说,他们定期冲释,这一个草莓种植大棚3亩多地,打开施肥器的开关,15分钟即可完成浇灌,省时又省力。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草莓大棚里看到了一箱蜜蜂,询问后才知这些是专门为草莓授粉的。“每天12时至15时温度高时,蜜蜂就会成群结队地飞出蜂箱,开始授粉。”赵彦超说,为保障大棚里每颗草莓授粉均匀,个头更加饱满,他除了用小蜜蜂授粉外,还增加了雄蜂。“雄蜂在低温、光照弱的情况下,照样出来授粉,不会造成草莓的畸形。”赵彦超说,另外,通过疏花疏果,提升草莓的质量。正常情况下,一个草莓花枝上结3个果,而赵彦超种植的草莓只保留两个果甚至一个果。“这样更能保障草莓的水分和甜度,提高草莓的品质。”他说。

立志做大做强草莓产业

今年38岁的赵彦超与草莓结缘已有多年,10多年前,在很多年轻人外出进厂务工时,赵彦超却选择了投身农业。“民以食为天,我对农业有种发自内心的热爱。”他说。

赵彦超说,他在一些大型农业公司工作多年,也在外地自己干了一段时间。去年,当地政府支持返乡创业的有利条件下,一直在外发展的赵彦超选择了返乡创业,继续发展属于他的甜蜜草莓事业。

赵彦超介绍,目前他种植了近50亩草莓,尽管招募了一些工人帮助疏花疏果,他还是闲不下来,每天的工作从升起大棚上厚厚的棉被开启,累并快乐着。据悉,每年3-8月,赵彦超进行草莓育苗,8月至来年3月是草莓的种植期,而草莓的采摘时间从12月底一直持续到来年五·一前后,这段时间也是赵彦超收获的季节。“团购的客户不少,尤其是周末,来此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赵彦超说,草莓口感好,不愁销路。

谈及未来,赵彦超信心满满。目前草莓种植园集育苗、种植、销售、采摘于一体,他想凭借自己的努力将产业做大、做强。“克服困难,打破常规,力求实现一年四季皆有草莓,小草莓大产业,可发展空间还有很大。”赵彦超表示。


上一篇:菏泽市诗词学会举行顾问聘请仪式
下一篇:菏泽市这些革命文物 入选“山东省第一批革命文物名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