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人保营口分公司员工助迷路老人返家

本报讯(通讯员 李 民)近日,人保财险营口市分公司城区营销服务部大堂经理丛林,在接待客户时发现一位老人在公司外徘徊许久,衣着单薄,嘴唇已冻得发紫。丛林立即上前询问情况,由于老人言语含糊导致沟通不畅,且拒绝到室内休息,丛林一方面为老人送去棉衣和温水,在室外陪伴老人,保障老人的人身安全,另一方面通过询问分析老人提到的信息,协助警察摸排老人行走路线,发朋友圈动员多方力量寻找老人的家属。经过近三个多小时努力,终于在天黑之前联系到了老人的家属王先生,并将老人安全带回家中。

日前,营口市民王先生专程将一面印有“助人为乐,情暖人间”的锦旗送到人保财险营口市分公司城区营销服务部表达感激之情。王先生的母亲已62岁,去年不幸患上阿尔茨海默症,当天,王先生因工作出门,没想到母亲意外走失,幸亏人保员工出手相助。王先生动情地说:“有人保,真好!”

直播间里买保险 还是谨慎些好

网络营销逐渐成为保险业发展的新趋势,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抢滩”保险直播。其中,既有行业高管亲自走进直播间代言保险产品,也有很多对保险知识一知半解的非专业人士,为了博眼球、炒噱头,在直播间里卖起了保险。

对此,不少业内专家表示,过度营销副作用明显,不但会导致风险聚积,还可能会损害消费者利益。

“保险直播与其他类型的直播带货有所不同,保险产品专业性较强,投保前消费者需认真了解保险合同中每一项条款的含义,再进行签约投保,以免后续引起理赔纠纷。”业内人士指出,正常情况下,保险销售人员通过与客户进行深度沟通,才能帮助用户做出合适的决定。但随着直播、短视频等营销宣传和销售手段日益普遍,合规风险隐患已不容忽视。

据介绍,目前在“直播间”里存在许多无资质机构,在未取得保险中介从业资格的情况下,擅自开设短视频直播平台账号进行直播营销。同时,还有许多非专业人士滥竽充数,有些不具备专业素养的人在短视频直播平台开设账号,包装成“保险专家”“理财专家”来指导消费者购买保险。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主播会故意曲解保险产品的政策或条款,如宣称“过往病史不用申报”“得了病也能买”“什么都能保”等,给消费者理赔埋下隐患。同时,还有部分主播存在违规承诺收益的问题,如混淆保险产品和其他银行理财产品的区别,发布“保本保息”“保本高收益”“复利滚存”等不实信息。

为让消费者正确认识保险直播营销中存在的风险,明明白白买保险,北京银保监局发布了直播购买保险“三清楚”: 一、清楚主播是否有资质。根据相关监管规定,只有持牌保险机构的自营平台可以从事互联网保险销售活动,第三方网络平台经营开展上述保险业务,应取得保险业务经营资格。

二、清楚宣传是否有陷阱。目前,直播平台从业人员良莠不齐,夸大保险责任、隐瞒保险合同重要内容等不实宣传常常发生。消费者应擦亮双眼,不盲目轻信宣传中的那些“好”,也要用心甄别宣传中所谓的“坑”。

三、清楚自己是否有需求。购买保险的前提是自己确实需要保险,不要因为直播中宣传“打折”等而冲动消费。购买保险也可以“货比三家”,通过对比不同保险公司保险产品的保障范围、保费金额、保障期限等,选择最适合自己的保险产品。


上一篇:确保事业单位改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
下一篇:中华保险菏泽中支 荣获“市级文明单位”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