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而立谱华章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自1992年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算起,今年已是第30届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正值30芳华。30年来,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活跃了群众文化生活,丰富了文化旅游产品供给,繁荣了地方经济,为菏泽搭建起与世界沟通交流的桥梁,为菏泽富民强市注入源源动力,为菏泽改革发展增添活力动能,牡丹节已成为我市一年一度的大事、盛事,已成为菏泽人民心目中“文化旅游的盛宴,人民大众的节日”。
每年的牡丹文化旅游节,都是菏泽最美的时节。国色飘香,满城芬芳;宾朋云集,人如潮涌。转眼间,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已走过30年。30年一路走来,菏泽牡丹文化旅游节越办越好,常办常新,其经济、文化、社会、品牌影响等综合效益不断放大,已从最初单纯的牡丹观赏,演变成为促进菏泽全面发展的“金字招牌”。在牡丹文化旅游节的带动下,菏泽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空间布局优化,天更蓝水更清,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不断提升。
省政府拨专款建设牡丹园
春来谁做韶华主,总领群芳是牡丹。
人间四月天,菏泽人最期待的,是满城盛开的牡丹花。自明朝开始,菏泽牡丹在国内独领风骚五六百年。一朵花在百转千回间,留下了无穷的传奇故事和眼前的繁花似锦。
正是因为了有了牡丹、有了牡丹文化旅游节,菏泽市民才在这个惠风和畅的季节里,拥有了牡丹之都特有的节日,有了春天特有的狂欢。
“曹州牡丹园的建设和菏泽牡丹产业的发展,与胡耀邦同志的关心爱护密不可分。”曾在曹州牡丹园摸爬滚打多年的王汝昌感慨万千。曹州牡丹园四季温室内的牡丹通过反季节栽培技术,实现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天天可见牡丹盛开的美景。三十多年前,这曾经是中共中央原总书记胡耀邦的梦想。
20世纪80年代初期,菏泽先后建起赵楼牡丹园、李集牡丹园等。真正建起上规模的牡丹园,是在胡耀邦同志视察菏泽后。牡丹区档案馆保存着一封原菏泽市委、市政府于1984年10月20日致胡耀邦的汇报信。信中显示:1982年10月23日,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的胡耀邦指示:“要建以牡丹为主的花园,让群众四季有花看。”据了解,胡耀邦在视察牡丹园时,亲自提议规划重建,并将其定名为“曹州牡丹园”,随后拨专款用于牡丹的开发和保护,实现了菏泽旅游业发展的第一次质的飞越。曾任省政协菏泽地区工委副主任的黄爱菊曾经参加了对胡耀邦同志的接待工作,她在《胡耀邦视察菏泽纪实》中写道:“当我说是菏泽人时,他说,‘你是不是黄巢的后代?菏泽牡丹闻名全国,你怎么不爱牡丹偏爱菊呢!’他说完笑了,我们也都随之笑了。”
在胡耀邦同志视察菏泽不久,省政府拨专款建设曹州牡丹园、古今园、百花园等“三园”。1983年春,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牡丹园——曹州牡丹园宣告建成。
在此后的发展中,经过几次改建、扩建特别是2009年的提升改造,曹州牡丹园被打造成中国第一国花观赏园。4月8日,阳光灿烂,曹州牡丹园观花楼前,溥杰手书“天下第一香”和舒同手迹“曹州牡丹甲天下”的石碑,显得高大巍峨。
目前,曹州牡丹园面积已达1600亩,牡丹品种1237多个、芍药品种600多个,其他乔、灌木、地被植物共计200余种,是目前世界上牡丹、芍药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的植物园林。为拉长旅游链条,促进菏泽文旅产业发展,今年牡丹节期间,曹州牡丹园将在以往白天观赏牡丹的基础上点亮“夜游模式”,其中包括时常50分钟的大型水上实景演出《曹州吟》、灯光秀表演《梦幻曹州牡丹园》、牡丹仙子巡游。
一朵牡丹花带动旅游业发展
牡丹是菏泽旅游业中最大的“符号”。从牡丹花会到牡丹节,这是菏泽旅游业在探索中逐步发展的一个缩影。
20世纪90年代初期,菏泽牡丹经过改革开放后十多年的发展,已形成较大规模,影响也越来越大。为了把它推向全国、推向世界,1990年,原县级菏泽市向山东省旅游局申办牡丹花会。
鉴于此时洛阳已举办了多届牡丹花会,山东省旅游局建议改名为菏泽国际牡丹花会后,向国家旅游局申报。国家旅游局在当时对节庆活动限制较严的情况下,考虑菏泽作为经济欠发达地区,亟需通过重大的节庆活动打出“牡丹牌”,来推动当地经济发展。于是,1991年11月菏泽国际牡丹花会被正式批准,菏泽首届国际牡丹花会于1992年4月20日至26日举行,并纳入国家旅游局、国家民航局配合“旅游观光年”联合推出的全国百项节庆活动,提出了“以花为媒,广交朋友,文化搭台,经贸唱戏,开发旅游,振兴经济”的办会宗旨。
上一篇:《我的姐姐》 带热电影清明档
下一篇:裁判误判,多特蒙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