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一个人和一个时代谢孔宾传

谢家在村子里是单门独户,谢孔宾算是住姥姥家。往上几代,谢氏家族都是大字不识的农民,但谢孔宾的父亲当过兵,曾看到那些军阀老总对读书人毕恭毕敬的样子,就想着也让自己的儿子读书识字。

但谢家的家境呢?在谢孔宾4岁的时候,他有了记忆。

在那时的农村,穷苦人没有办法抵御自然的风、霜、雨、雪,唯一的办法就是硬扛。庄稼旱了,蝗虫来了,颗粒不收,饿殍遍野,辗转沟壑。而烈风的摧枯拉朽,墙倒屋塌,飞沙走石,牲口殇了、人死了。冬天呢,大地冻裂了,水缸也会被冻住。人的脸、手、耳朵、鼻子甚至脚,都会被冻破或者冻裂。

大自然是没有怜悯心的。

谢孔宾记得4岁的那个秋日夜里,在土坯的屋子里,狂风暴雨撕扯着黑夜,他紧紧地缩在母亲怀里,只是本能地感到惊恐。到了天明,他看到自己的一双小鞋漂浮在床前的黄水里,而父亲早已在门口垒起一道堰坝,用盆子正在往外泼水,怕土墙被水泡倒……

谢孔宾的母亲是乡间的剪纸高手,人称“铰花子的”,这个词和叫花子是一个音,每次谢孔宾听到这词,都感到屈辱,像刺一样扎着他的肌肤。

谢孔宾母亲手巧,花鸟虫鱼都能在手下剪出、飞出、游出、奔出、绽开,那些民间故事:牛郎织女、老鼠娶亲、梁山伯与祝英台、吕洞宾戏牡丹……这些连本的人物也能剪出。当时农村有为婚丧嫁娶剪纸的风俗,结婚的时候要贴窗花,那窗花是福字、双喜字,是喜鹊登枝、百鸟朝凤。农村的姑娘媳妇要做绣花鞋,那上面的牡丹、荷花,都需要人剪出来。

剪纸源于汉朝,相传汉武帝的宠妃李氏去世后,武帝悲伤不已,请术士用麻纸剪了李妃的影像,每日观赏,以表思念之情。在中原地带,每到冬天,北风肆虐,总是从土屋的窗棂缝隙里吹进刺骨的寒风。这时,各家各户就买回一些白纸和红纸,白纸贴窗户,红纸则用来剪窗花,贴在窗上做装饰。这也是一种素朴的民间美,无论多么贫寒,底层的这些父老也没有忘记对美的向往。

谢孔宾母亲白天在地里干活,见到喜鹊,她就在心里构思了一幅报喜图;见到一头牛,她就构思人扶犁耕地的情形。下地回来,边做饭边把白天的构思用纸剪出来,有时为了剪一个作品,而忘记了做饭的事。在春节的时候,母亲剪的一只穿着彩衣的小老鼠拖着一条长长的尾巴,小老鼠的眼睛滴溜溜地搜索着四面八方,生怕被人发觉它在偷灯油。可是老天像和它作对似的,灯台里的灯油全流到地上了,老鼠以最快的速度从灯台上跳下来趴在地上,伸出舌头贪婪地舔着地上的灯油。这样的剪纸好玩,大人孩子都喜欢,这个年就有了喜气,谢孔宾母亲的剪纸一拿到市面,很快就被求购一空。

当时的农村也有这样的风俗,人死了,也需要一些剪纸的纸活。穷人死了,在阳间这边没有房子住,没有衣裳穿,没有马骑,没有丫环侍女,到了阴间,这些生前没有实现的,家里人要给他们准备一些,别叫他们在那个地方再受穷委屈。而富人呢?在世间,锦衣玉食,蹬腿了,还想继续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在人间有什么东西,在阴间也样样不能缺。于是你看吧,富人死了,出殡的时候,就有亭台楼阁、金山银山、摇钱树、聚宝盆、轿车马车,甚至十八个轿夫,那些丫环侍女,甚至做饭的熬羊肉汤的厨子,还有喂马的、捶背的、洗脚的,还有酒具茶壶茶杯,一应俱全。

等出殡时,那些围观的人都会赞叹这惟妙惟肖的剪纸或者纸活的精巧,让人分不出是阳间好,还是阴间好。在阳间喜欢喝羊肉汤,在阴间也可以,那些厨子,被剪纸描画得比阳间的还干练,而那些羊,比阳间的还肥,并且还是黄河滩上的青山羊。

谢孔宾7岁时,父亲用母亲剪纸挣来的一些积蓄垒起三间草房的堂屋、一间草房的东屋,这才算是在谢楼安了家。而原先的辛滩区西王堂的那半间草房是外公的,外公本来是地主家的长工,外公死后,外婆继承了那半间黄土草房,而谢孔宾一家就寄居在外祖母家里。等谢楼垒起三间草房,他们一家人连同外祖母就搬到谢楼,祖孙三代相依为命。外祖母没有儿子,只有闺女一人,但在闺女家住着,直到102岁去世。多年后谢孔宾回忆起还说,父母为她殡葬送终,得以享受天年,是父母恪尽孝道,虽然那样穷、那样苦。

也是在那个时候,谢孔宾的母亲凭借着自己的剪纸手艺,挣下了三块大洋,他们用这三块大洋,在谢楼买了三亩地。这三亩地,是地主家的盐碱地,不长庄稼,就出手卖给了他家。谢孔宾的父母很兴奋,作为一个农民,总算有了自己的土地。


上一篇:赋能医养健康,绽放产业之花
下一篇:让鹰飞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