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历史文化名村”展新颜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菏泽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曹楼社区位于市区城南12公里处,东临菏商公路,南依日南高速,北望万福运河,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早在清末民初时期,古称曹州的菏泽有句俗话——“字不压曹”,意思是在菏泽,就书法的成就来说,首推曹家。曹楼,建村于明永乐年间,距今600多年。6月19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走进曹楼社区,感受这个历史文化名村的美丽蜕变。

改善人居环境,建设美丽庭院

一排排整洁的房子,宽阔的街道干干净净,疏密有致的绿化让人心旷神怡……如今的菏泽开发区佃户屯街道办事处曹楼社区,处处呈现出一派安居乐业的新气象。

近年来,菏泽持续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从“美丽庭院”里的别致生活,到一家一户的美丽村居打造,绿色擦亮了乡村环境,让一个个低矮的老房子变了样子,也让村民们的生活发生着完美的蜕变。

随着村民收入的增加,生活也在发生质的变化,如何在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又能留住诗意乡愁?漫步曹楼的村畔田间,或许你能找到答案。

门前的菜园里,种植着红色黄色的辣椒、绿油油的青菜,街道的路边随处可见挂在枝头的桃子、核桃,整洁明亮的院子里点缀着各色花卉和绿植,空气中散发着微甜的清香——48岁的田冬梅家,十分别致,也是曹楼村58个美丽村居的一个缩影。

实现家门口就业,工作生活两不误

“早晚接送孩子,白天在家门口务工;农忙时在家育秧下种,农闲时在工地挣钱养家。家里有人照顾,打工也有收入,不用出远门就能挣到钱。”6月19日下午,在曹楼村头的一个服装加工厂里,毛丽焕一边操作着机器加工衣物,一边向记者介绍工作的情况。

在曹楼这个服装加工车间,负责人陈宝莲介绍说,由于企业自动化程度较高,操作比较简单,也没有什么重体力活,来公司上班的大多是上有老、下有小、无法出远门打工的普通家庭妇女。“想出门打工,可年纪又大了点,怕不好找工作,再说家里有老人孩子实在无法脱身。看到村口就有服装车间,就来这里上班了。”车间里的赵大姐感激地说,“我现在每个月能挣3000元钱,好的时候,一个月还能多挣一点,也不耽误家里的事。”

在曹楼,像毛丽焕这样不用出远门,既能顾家又能挣钱的村民还有很多。就是这群人,靠着勤劳的双手,把贫困送走,把幸福迎来。据悉,曹楼社区家门口就业的村民就有上百人。

一支画笔,

支撑起一个困难家庭

当日下午,记者走进李常鲁的画室时,他正在家中进行绘画创作。只见他斜靠在画案上,正精心制作一幅《松鹤图》。

据了解,李常鲁原来是社区的贫困户,2013年因病致贫,患有脊椎炎、股骨头坏死,生活无法自理。时任菏泽开发区佃户屯党工委书记张晓宇在社区走访时,了解到李常鲁一家的情况后,立即召集扶贫开发领导小组会议,讨论决定号召辖区爱心企业及爱心人士募捐筹集资金,军威房地产、华董置业分别募捐5万元、1万元,办事处干部职工募捐了2万余元,所筹款项8万余元全部用于手术费用。

李常鲁手术康复后,为了寻找生活的出路,减轻家庭的负担,自幼有绘画基础的他,专门拜菏泽市美术家协会会员崔广珠为师,刻苦学习工笔国画。几年来,李常鲁的绘画技艺越来越好,他的作品也渐渐有了名气。一个大病患者,一个因病致贫的困难家庭,在社会的关爱下,依靠自强不息的精神走出了一条致富路。


上一篇:大黄集镇“双招双引”激发“集群化”
下一篇:未选择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