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你多吃点 我少吃点

放假回家,我发现父亲又没有做菜,桌上只有一盘昨日的剩菜。明显看出它被微波炉热过不止一次了。土豆一次次地失水,心力交瘁地蔫了,甚至开始变焦。父亲倒不在意,把饭倒进去,加上他自己泡的茶,和菜混在一起,搅拌成一碗“黑暗料理”,咕噜咕噜地就吃进肚里。

“你平时多买点菜吃啊,这样下去身子迟早要出问题的。”我忍不住劝道。

父亲用手抹了抹嘴:“菜买回来不用做的吗?我平时就一个人,也吃不了多少,早上煮一锅稀饭就可以吃两天,中午炒一盘土豆也能吃上两三天。”他颇有些炫耀的意味。我没有多说什么,不然他肯定会绕到“省钱都是为了你以后用”的命题上。而我对此着实有些百口难辩的窘迫。

当然,父亲不想做饭也有身体的原因。从去年开始,他就得了疝气,不能久站,过几分钟就要坐下来歇一歇。虽然已经动过手术,但还在恢复期,走起路来依旧力不从心。所以他并不想在锅台前站太久。况且,在他的观念里,从不存在膳食营养的字眼。他也没有口腹之欲,那为什么要受罪给自己多做一道菜呢?

不过,我回来了。第一天,我就去超市大采购,认识的和不认识的菜,提了满满三大袋,满身大汗地拎回家。父亲大惊失色,道:“你买那么多东西回来干什么啊。总共两个人,也吃不完,这不瞎砸钱吗?”他把菜逐一翻看着,不住地抱怨:“你这是瞎买呀。你也不吃茄子,买回来干什么,现在拿着小票回去能不能退掉?”

“我不吃茄子,你吃啊,每次酒席上你不经常夹茄子吃吗?”我说。

父亲不吭声,像翻罪证一样继续掏:“你买这猪蹄干嘛?”

“这也是给你买的,做过手术后就应该吃点猪蹄。”

父亲把菜整理好,塞到空荡荡的冰箱,还是忍不住念叨:“这次买就算了,下次绝对不要买了,浪费啊。”

“把这些都吃进肚子里,就不浪费了。”我不以为然,还有些兴奋。对于父亲这种省吃俭用、不肯买菜的性格,先斩后奏是唯一的制胜之道。这一步棋,我觉得走对了。

想起年少的时候,父亲经常对正在长个子的我说:“你多吃一点,我少吃一点。”那时,我并不知道在外干体力活的他需要多少的能量去弥补消耗,我只会闷着头把碗边的肉大口大口吞下去。当时,家里已经形成了每天只做一盘菜的传统,肉丝全给我吃了后,父亲则靠大团的米饭和土豆饱腹。可能就是如此,他在岁月中对身体的亏欠太多,如今各种病痛时不时就在他的身上冒头,比如疝气,就是由劳累过度引发的。

我无法改变父亲节俭的习惯。但如今我陪着他的时候,我也尽可能地让他多吃一点,而我少吃一点——虽然这在他用一辈子为我所做的一切事面前,显得如此微不足道。


上一篇:“赔”自己一个好心情
下一篇:永远不要怀疑努力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