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要什么天地绝配

我们一直以来的审美,是最喜欢郎才女貌的。

也就是说,我们喜欢匹配。合适的匹配,才会产生极致的审美愉悦。这种审美愉悦,要抵达的是一种无可挑剔的满足感,以及咸吃萝卜淡操心的舒服感。即英雄要配美人,才子要配佳人。退而求其次,也要丑汉配丑妻,这样,也能在心底生出说不出的舒坦来,觉得他们彼此都走向了该有的归宿。

最不能承受的是,所谓好汉配了丑妻,懒汉折了花枝,觉得,一朵鲜花插到牛粪上,即便这件事八竿子打不着,自己也还要生出莫名的嗟叹和神伤。

说到底,就是要现实世界迎合自我的心理期待,就是希望一个萝卜一个坑,彼此都要在各自应该在的位置上。否则,就会各种看不上各种冷嘲热讽,甚至各种歇斯底里。

其实,这种套路,玩久了,也会厌烦。《红楼梦》第六十三回,元宵节贾府开夜宴,来了两个说书的,要给贾母说一出《凤求鸾》。贾母是老江湖,什么戏没听过,于是先让说书的介绍一下情节,然而,书的梗概没说完,贾母就猜出了结果。

贾母笑道:“这些书都是一个套子,左不过是些佳人才子,最没趣儿。把人家女儿说得那样坏,还说是佳人,编得连影儿也没有了。开口都是书香门第,父亲不是尚书就是宰相,生一个小姐必是爱如珍宝。这小姐必是通文知礼,无所不晓,竟是个绝代佳人。只一见了一个清俊的男人,不管是亲是友,便想起终身大事来,父母也忘了,书礼也忘了,鬼不成鬼,贼不成贼……”你看,贾母也厌烦了这般戏路子。这种审美陷阱,看起来很完美,却十分糟践人。

要什么郎才女貌,若两情相悦,自可举案齐眉。《后汉书·梁鸿传》里说,“(鸿)每归,妻为具食,不敢于鸿前仰视,举案齐眉”。梁鸿是东汉的太学生,学历高,德行也不一般,据说,好多豪门愿把女儿许配给他,他都拒绝了。他非但没遵循世俗的审美路线,反而,剑走偏锋,娶了本县一位“状肥丑而黑,力举石臼”的孟姓女子。婚后,二人居霸陵山中,荆钗布裙,以耕织为业,互敬互爱,举案齐眉,一时传为佳话。

鞋合不合脚,穿的人固然知道。但那些穿着鞋走过千里万里的人,恐怕才最有发言权。

李清照在她的《〈金石录〉后序》中,谈到婚姻生活中的有趣往事:“每饭罢,坐归来堂,烹茶,指堆积书史,言某事在某书、某卷、第几页、第几行,以中否,角胜负,为饮茶先后。中,既举杯大笑,至茶倾覆怀中。”这就是著名的“赌书泼茶”的故事。说的就是李清照和丈夫赵明诚都喜欢读书,饭后一起喝茶,用比赛的方式决定饮茶的先后,一方问另一方某个典故出自哪本书第几页第几行,猜中的人,往往由于太过开心,乐到前仰后合,茶水倾洒一身。

李清照的父亲是谁?礼部员外郎李格非。赵明诚的父亲是谁?吏部侍郎赵挺之。李赵两家联姻,可谓门当户对,郎有才有貌,女有貌有才,极符合世俗的审美理想。但真正让李赵二人伉俪情深的,却不是世俗的这些,而是共同的爱好、相契的情趣,以及浸淫于情趣之中的美好生活。

时代走到今天,我们已然有了新的眼光,也看似不再有固化的审美思维。然而,有些印痕,埋在心底,平素坐而论道,决然是看不到的。前一阵子,看新闻,说某地有一相亲角,去相亲的人,很多是爸爸妈妈,他们去物色未来的儿媳或姑爷,因为条件苛刻,惹得网络旁观者聒噪和评议,且非议者颇多。那阵势,仿佛评论者活在一个先进的世界,而那些未来岳父岳母公公婆婆们,都退步在了落后的世界。

网上一阵噼里啪啦,人间几处稀里哗啦。

人极易说一套做一套,别人做得要尽如理想,自己却可以随便到尽如想象。找儿媳,最好是白富美再加上“985”,选姑爷,最好能海归再加上高富帅,唯愿是极品中的极品。教训别人可以一二三,到自己这里可以不顾三七二十一。

纳兰性德有词两句,化用李清照与赵明诚的典故,描述自己和妻子曾经的美好过往:“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纳兰想表达的,也许再明白不过。什么是美好的日子?就是那些两情相悦的琐碎寻常。觅什么佳偶良缘,要什么天地绝配,只要寻常生活能相契相合,相持相扶,便是全部。


上一篇:高考落榜,参加职教高考复读可轻松上本科 考不上重点高中,上职校同样可考入本科
下一篇:最丰盛的自己,永远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