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2处“小荷学堂”结业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艳粉 淑娅
“一粒米千滴汗,粒粒粮食汗水换……任何一粒粮食都是用汗水换来的,我们应该珍惜粮食,其他国家还有很多孩子因吃不上饭而饿着肚子。”8月3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赶到位于牡丹区南城办事处的城南驿站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分站,这里设有一处“小荷学堂”,大学生志愿者们将“珍惜每粒粮食,倡行光盘行动”的课程做成了PPT,投影在墙上让孩子们学习,30名孩子听得认真,不时提出疑问,志愿者们认真回答。
“小荷学堂”是由团市委联合市委组织部、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政局、莱商银行菏泽分行,在全市开展的“小荷学堂”留守儿童关爱项目。今年暑假,全市共开设学堂102处,招募大学生志愿者650余名。其中,牡丹区15处、菏泽开发区2处、高新区2处、定陶区11处、曹县8处、成武县13处、单县8处、巨野县15处、郓城县8处、鄄城县10处、东明县10处。
今年是“小荷学堂”项目第四年启动,与以往不同的是,孩子们走出课堂,来到市博物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等地参观学习。
“我和老师、同学一起去了冀鲁豫边区革命纪念馆!”“我们一起去了博物馆!”“我们一起为郑州加油!”谈及在“小荷学堂”印象最深刻的事,孩子们争先恐后地回答着。
每一处“小荷学堂”的特点都不相同,大学生志愿者们根据自己的大学专业为孩子们设定了兴趣课程,不论什么样的课程,孩子们了解了平时接触不到的知识点,都非常兴奋。
最让人感动的是牡丹区皇镇办事处的“小荷学堂”,这里每年都要举办特殊的集体生日会,早已形成了传统。谈起原因,负责人笑着说,在2008年第一次开展“小荷学堂”项目时,为了了解留守儿童的现状,让孩子们写下“如果给你一个愿望,你想获得什么”这一问题的答案,其中一名孩子写道:“父母回来,给我过一个生日!”青岛城市学院的志愿者看得很心酸,决定每年都为孩子们过“集体生日”,让孩子们感受陪伴的力量。
像这样温暖的事情有很多,孩子和大学生志愿者们是相互陪伴、相互成长的。“我今年是第二年参加‘小荷学堂’,暑期过后上大三。下一年暑假,我要备考研究生,恐怕就参加不了了,很舍不得孩子们。两年的志愿服务,让我成长了许多,也更加了解到家长、老师的不易。我爱‘小荷学堂’,我爱菏泽。”来自聊城的李晓鹏感慨道。
8月3日,“小荷学堂”落下帷幕,孩子们和志愿者们都依依不舍,流下眼泪。不少志愿者许诺,下一年还来菏泽,还为这些可爱的学生当“老师”。
上一篇:菏泽政法护航工作站成立运行
下一篇:盘活用好“沉睡资源”, 向“批而未供和闲置土地”亮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