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着,为念想
《岁月》是一本摄影集,由中国摄影出版社出版。书中收录了81位老农民肖像,都是耄耋老人,其中百岁老人就有5位。他们的脸,爬满了皱纹,却洋溢着“念想”,告诉人们他们是如何坚忍执着,为念想而活着。这让我联想小说家塞林格笔下的《麦田里的守望者》,那些不为“某个理由而轰轰烈烈地死去”,只为“某个理由而谦恭地活下去”的“守望者”,仿佛就在《岁月》这本书中集体“复活”了。他们守望麦田,固守精神家园,虽然寂寥,但目光迥远,精神矍铄,光彩照人。
《岁月》中有3位生产队长,他们气势轩昂、目光坚毅,坚守本分本心。画面中,他们脸上的笑,洋溢着成功的喜悦。“农民手中有粮”,是他们的念想,也是对自己为官做人交出的一份如意“答卷”,这辈子总算没有辜负大家。
《岁月》中,有一群靠手艺本事吃饭的农民。他们乐观、豁达,拥有“十八般武艺”,各显神通。有以纺织贡席为生计,很充裕地养活一家人的;有靠心灵手巧,守着“不减功夫不减料”的诚信,将豆腐做得远近闻名的;有杀过猪,贩过牛,做过生意,走南闯北,经历丰富,见多识广,老辣干练,成天笑呵呵的。他们凭靠自己的手艺和本事,住进了新房。他们的笑脸呈现着小户人家“耕者有其田”的小确幸,自信靠自己的双手,苦尽甘来,明天会更好。
《岁月》中,有一些与病魔抗争,不悲不怨,坚韧不拔的人。他们中有的常年被病痛折磨,不得不佝偻着身子;有的缺钱医病,不想拖累家人,咬牙忍受着,只要还能干活就行,身如枯槁,眼里却发出渴望“活着”的光彩。他们的脸上没有乞求怜悯,以自食其力的方式,寻找维持自己生命的“支撑”;以幽默、诙谐的心态挑战病魔,能“扛”一天是一天,一心只想活着看到明天的太阳。
《岁月》中,有5位活过百岁,却依然身体硬朗,笑得舒心的老农。他们的脸上写满了“知足常乐”,在那些纵横交错的皱纹里,展现着他们穿过黑夜,但靠自己双手拥抱太阳的历程。他们中有重情重义的孝子,为给生病的母亲养老送终,50年如一日,什么脏活累活都干个遍,尽心守着做儿子的本分;有心灵手巧的女工,裹着小脚,靠着一手的针线绝活,活得自在;有守着平淡,拥有20多个孙子、曾孙,个个上了大学,有了体面的工作,享受着含饴弄孙之天伦乐趣;还有丈夫为革命牺牲,新中国成立后,却回到村里当一个普通的农妇,当地革命纪念馆展览她的照片和事迹,她提的要求仅是展馆里把她的名字“还原”,她叫“葵花”,不叫“其花”。这是我看到最为感动的画面。他们脸上所呈现的“平淡豁达”“守一如初”的笑貌,既是长寿的密码,也是活着的信念。
《岁月》一书的作者江声树,生于1941年。他是农民的儿子,怀着“饮水思源”的本心,从2012年起,历时4年,行程三万多公里,走进400多个村庄,选取为近万名70岁以上的农民“照相”,通过影像记录农民这个群体波澜一生。在他眼里,每一个老农民都是有故事的人,“一次次社会变革,都与他们的命运休戚相关,把他们的故事串起来,就是近百年中国农村社会的缩影”。在他的镜头下,每一帧“农村岁月”,这一路走来的艰辛,闪烁着“活着”的念想,没有卑鄙和猥琐,没有悲哀和愤怒,唯有温暖和慰藉,给人的感觉是“忘掉命里是否悲与喜,雾里看花一生走万里”,为念想活着,真好!
上一篇:全民全运 同心同行 体彩即开票邀你“为中国力量加油”
下一篇:小板凳撬动大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