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用牡丹籽进入采摘期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8月5日清晨,在牡丹区都司镇的菏泽郭塘坊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内,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看到了一派繁忙的景象,十余名附近村庄的工人正在牡丹田内采摘牡丹角,而丰满的牡丹荚少部分已经晒干开裂,露出颗颗黑黝黝饱满的牡丹籽。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每年8月初是油用牡丹籽的采收期,牡丹田里的每株牡丹上都会结着类似五角星一般的牡丹角,每一个角都是一个牡丹荚,荚里面就是孕育的榨油用牡丹籽。
“我这里采取的是套种模式,1136亩凤丹牡丹和元宝枫苗木间隔套种,预估今年牡丹籽能达到亩产300斤左右,这还是在前期做了大量牡丹鲜切花之后的产量,今年的牡丹籽可谓是大丰收。”菏泽郭塘坊花卉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倪丙磊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按照现在每斤5.5元的牡丹籽收购价,仅卖牡丹籽每亩就可收入1650元左右,再加上牡丹鲜切花及其他牡丹衍生物,牡丹种植第一产业绝对大有可为。”
倪丙磊还介绍道,采取林下套种模式,在增加农田空间利用率达到增收目的同时,还充分考虑了牡丹生长本身需要百分之四十的遮阴率,这样可以延长牡丹的成熟期,使牡丹籽的产量更高。“预计10天左右完成牡丹角采摘,之后再进行脱籽、晾晒、入库即可。”倪丙磊说。
据悉,该合作社于2016年完成土地流转1700亩,并在都司尹楼基地完成了1200亩油用牡丹和元宝枫、丛生元宝枫等的间作种植,并与2017年通过了“国家级油用牡丹示范基地”的项目验收。下步,该合作社将与科研机构合作开发牡丹鲜切花、牡丹油、牡丹茶、元宝枫茶、元宝枫油等绿色保健产品,把基地打造成集生态旅游、生物技术、产品研发为一体的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增加农民收入,带动村民共同致富,推动牡丹区生态种植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我家的地就是流转给了合作社,丈夫在镇上务工,我在家照顾老人小孩,闲暇之余还能通过在合作社做临时工挣点零花钱,可比之前外出打工好太多了。”正在牡丹田内采摘牡丹角的附近村庄居民刘凤兰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这儿照顾牡丹晒不着,头顶有苗木遮阴,工作时间还不受限制,家中有急事也能及时返回。”
在牡丹区小留镇邢楼村,参股了该村牡丹区福聚牡丹种植专业合作的牡丹种植户邢翠敏也来到牡丹田内开始牡丹角的采摘作业,“今年的气温和降水都非常给力,牡丹生长非常茁壮,牡丹荚内牡丹籽颗颗饱满,黑珍珠似的,预计亩产能达到300多斤,再加上去年合作社经过市区两级牡丹产业发展中心牵头和牡丹企业达到了订单收购协议,我们种着也特别放心。”
上一篇:逐梦之声,绽放光彩
下一篇:盐碱地里开出致富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