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发展到今天,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和婚姻幸福,有了更为广阔的空
倏忽“七夕”将至,“纤云弄巧,飞星传恨”,又是人间相思时节。
想那天上的牛郎织女,原本是情投意合、朝夕相伴的恩爱夫妻,却被王母娘娘强行拆散,将织女掳回天上,并划河为堑,隔水相望,终日“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两人的深情感天动地,这才有了喜鹊搭桥七夕会,“银汉迢迢暗度”,这才有了“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自此后,七夕,便成了天上人间共享的浪漫;鹊桥,便成了红尘男女共盼的美好;乞巧,便成了闺阁少女共祈的心愿。于是,浩瀚词林中平添了“鹊桥仙令”,多少文人雅士,用那双耕云种月的慧手,把这块词牌打磨得千娇百媚,风雅无比。
每忆童年时光,总记得清风月下,纺纱的母亲仰望银汉双星,讲述牛郎织女的悲欢离合。那哀怨悱恻的爱情故事,被母亲一抽一抽地缠进了棉穗里,又一梭一梭地织进了棉布里,也一句一句地刻在了我的心灵上。多少个轻风细雨的七夕之夜,我藏在葡萄架下仰观静候,试图看到云际间卿卿我我的身影,试图听见夜空中呢呢喃喃的蜜语。无奈云遮雾掩、风扰雨迷,捕捉不到任何缠绵的私密。此时,我能想象得到银汉之上的蟾光鹊影,柔情蜜意。鹊桥上,那一刻的温柔缱绻,都化作了漫天飘洒的雨水,不,是相思的泪水,点点滴滴。后来读书多了,才知道,历史上许多知名的文学家,大都有过这种偷窥探秘的经历,并把“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感觉,堂而皇之地留在了自己的作品里。宋代词人秦观的《鹊桥仙》,当属拔萃之作。
一年一度的鹊桥会,为什么会成为历代文人关注的主题?专咏牛女的《鹊桥仙》,为什么会成为词林中璀璨的品牌?归根结底,还在于世人对纯真爱情的向往和追求。自从有了伊甸园亚当和夏娃的亲密结合,人世间便有了“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相亲相爱,便有了“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自主选择,便有了“山无棱,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的海誓山盟。从源头上说,情爱是人的本质属性。男女之间的爱恋,是异性心灵碰撞后的相互吸引。“问世间,情为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八百年前这一问,直抵爱的真谛。一旦相爱,便终生相守,生死相依,海枯石烂情不移,这就是爱的本质内涵。“爱”的古体字中间就有一个“心”,意在昭示人们,爱必须用心去爱,只有种植在心灵深处的爱,才能够生根、开花、结果。
牛郎织女的故事家喻户晓,妇孺皆知。之所以传颂至今,看重的就是爱情的忠贞和坚守。面对强权的蛮横干涉,夫妇为维护美满姻缘奋力抗争,矢志不渝,表现出了常人难以做到的坚韧和执着。有了耳鬓厮磨的伉俪情深,才有了日思夜想的天长地久,有了隔河守望的地老天荒,才有了鹊桥一渡的如胶似漆。“佳期如梦,柔情似水,忍顾鹊桥归路”,好一个词坛翘楚秦少游,不愧苏门高足,只寥寥数语,便道出了“胜却人间无数”的奥秘。“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更是动人心魄,意味深长。不是对欢娱苦短的哀怨,而是对良宵千金的珍赏。如此超凡脱俗,如此意境高远,不失为爱情颂歌的千古绝唱。
在历史和现实生活中,像牛郎织女这样为爱坚守的精神,早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绵延不息。大禹为了治水,千里跋涉,十三年不回家,曾三过家门而不入。妻子涂山氏念夫心切,每天站立门口,望穿秋水,最终精诚所至,化作一块望夫石,这一望就是四千年。现实中有位女性,新中国成立前与心爱的恋人结婚。因为战乱,蜜月没过完丈夫即火速离家,分别后一直杳无音讯。新婚妻子苦守苦等,望穿双眼,这一等就是半个多世纪。从青丝如黛等到白发如霜,才等到了丈夫从海峡彼岸回归故乡。这位痴情的女性,就是当今词坛泰斗乔羽的嫂子。一曲让人流泪的《思念》,表达了老作家对这段真挚爱情的由衷礼赞。“你好像一只蝴蝶飞进我的窗口”,呼唤的正是爱情的圣洁和永恒。
斗转星移,沧海桑田。社会发展到今天,青年男女的自由恋爱和婚姻幸福,有了更为广阔的空间,有了更为优渥的条件。远距千里,尽可朝发夕至,隔山隔水,视频如见如面,天下已经没有能挡住人的天河地堑。偏偏在这个时候,一些年轻人的爱情观却偏离了传统的轨道,白首偕老似乎成了历史的陈迹,生死相依似乎成了过时的旧衣。闪婚闪离,同床异梦,见异思迁,越轨出墙等,游戏婚姻者屡见不鲜。市场经济裹挟的交易和物欲,像一只无形的手,悄悄伸进了原本以心换心、以情易情的婚姻殿堂,玷污了这里的清纯和圣洁,致使原本贵重无价的爱情,渐渐变成了随行就市的廉价商品,原本冰清玉洁的婚约,渐渐变成了波云诡谲的江湖,原本相濡以沫的甜美,渐渐变成了貌合神离的敷衍。幸福婚姻本应拥有的责任、情趣、激情,似乎在不知不觉中走失了。不知天上的牛郎织女看到这些,会做何感想。 鹊桥会,鹊桥仙。喜鹊为爱搭桥,成人之美,才有了七夕佳节相见欢,天上人间共团圆。今夕何夕,“空惹闲愁千缕,寻思不似鹊桥人”。鹊尚如此,人何以堪!
上一篇:无题的秋雨
下一篇:夏日随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