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凝心聚力,推动菏泽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孟 欣

实施“四个一”工程

推动牡丹产业发展

陶福占(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副主任)

市牡丹产业发展中心按照“抓两头、带中间、促融合、强支撑”的工作思路,从牡丹种植、精深加工、科技研发、宣传推广、品牌培育等方面开展工作,高标准筹办世界牡丹大会,提高了菏泽“中国牡丹之都”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下一步坚持“创新引领、市场拉动、品牌带动、标准驱动”的工作思路,实施“四个一”工程,以此推动牡丹产业的“规模化、品牌化、标准化、产业化”,逐步形成国际化的新路子。

一是办好“一个会”,即世界牡丹大会。按照“产业精准化、品牌高端化、宣传国际化”办会思路,邀请行业内高层次、有权威的“大师级”专家学者,推介菏泽牡丹产业研究新成果、发展新定位。做好牡丹项目的策划和储备,把世界牡丹大会办成提升菏泽牡丹产业国际影响力和菏泽“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的牡丹盛会。

二是建好“一个院”,即牡丹产业技术研究院。通过搭建研发平台、组建创新团队,围绕牡丹产业发展的难点、痛点、堵点,有目标、有目的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开展科研攻关,实现产业链上的固链、补链、强链、延链,同时委托国家一些有资质的、权威性的单位开展牡丹产品公共性评价,扎实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品生产、市场开拓等工作。

三是培育引进“一批骨干企业”。以壮大骨干企业为突破口和关键点,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与中粮、鲁花集团等油脂知名企业对接,尽快在引进战略投资方面实现突破。进一步抓好国家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等牡丹产业园区建设,吸引一批牡丹籽油深加工、功能产品和生物医药类产品加工项目入园落地。鼓励现有企业争创国家级、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带动产业膨胀规模、提档升级,加快形成“技术平台+龙头企业+农户+市场”的全产业发展模式。

四是擦亮“一张名片”,即“中国牡丹之都”城市品牌。充分利用新媒体和传统媒体优势资源,加强牡丹产业整体形象宣传、产品功效科普宣传和牡丹元素宣传,强化牡丹文化、牡丹元素、城市性形象宣传;办好《菏泽牡丹产业大讲堂》栏目;组织牡丹企业参加国内和国际相关展会、博览会,开拓市场;办好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和“花开盛世”2021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赛花会、牡丹科技创新奖、牡丹产业商业模式创新奖,提高菏泽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通过“四个一”工程,真正实现“牡丹一朵花、扮靓一座城、造福一方人”的目标,也让菏泽牡丹开遍四海。

支持曹州牡丹园创建5A级景区

吴福华(菏泽市文旅集团董事长)

当前存在的问题:一是曹州牡丹园5A级景区创建方面,整体面积与5A级景区要求还有相当大的距离,另外景区内土地以租代征,不符合建设要求,需要变更土地性质。二是全市牡丹产业资源过于分散,种植、加工、销售各个环节各自为战,内卷、内耗严重。三是牡丹的季节性问题始终困扰产业发展,反季节栽培技术需要进一步提升。

建议有关部门全力支持曹州牡丹园5A级景区创建工作。全力筹备2022年“两会一节”。加大对山东省农科院合作成立的牡丹技术研究院的支持力度,助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节会形式,讲好“牡丹故事”

冉凡文(市文旅局副局长)

“牡丹”是菏泽最靓丽的城市名片。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正确领导下,市文化和旅游局着力抓好“规划引领、节庆活动、项目建设、景区提升、品牌营销”等重点工作,培育壮大牡丹文旅产业,持续提升“中国牡丹之都”品牌美誉度影响力。顶层设计日益完善,牡丹节影响力不断增强,重点文旅项目加快建设,牡丹景区提升进展顺利,品牌营销活动创新开展。

但是,与先进地市相比,我市牡丹文化旅游资源还没有得到充分开发利用,没有最大化地发挥出应有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牡丹主题A级旅游景区数量少、档次低,还没有一家5A级牡丹主题旅游景区;牡丹主题文旅项目数量少、规模小,牡丹非遗小镇、牡丹博物馆等个别项目受资金、土地等因素制约,项目进展比较缓慢;宣传营销要素体系不健全,没有营销奖励政策、宣传投入不足,影响力和覆盖面有待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做好第31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2022“花开盛世”中国牡丹之都(菏泽)文化创意设计大赛等牡丹节会活动的筹备工作,不断创新节会形式,丰富节会内涵,发挥节会综合性平台作用,充分展示牡丹文旅产业最新发展成果。


上一篇:朔尔茨将接替默克尔当德国总理
下一篇:集思广益,做大做强牡丹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