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4页援藏日记写满医护伉俪深情
12月14日,在武汉市第三医院光谷院区门诊大厅里,该院急诊科副主任医师叶先智与他的妻子姚魅护士在阔别5个月后,迎来了重逢。
5个月前,叶先智离汉援藏。从那天开始,姚魅一直在写作记录丈夫援藏之行。5个月的时间,姚魅记录的内容已经写满了厚厚的一本书。得知丈夫要回医院,她带着装订好的日记书,早早地来到门诊大厅等候丈夫。叶先智一走进来,她就将这份迟到了3个月的生日礼物递到了叶先智手上。
“眼睛要笑成月牙形才可以。”夫妻俩拿着书合照时,叶先智听到姚魅的“指令”后,一改平时的严肃,面部表情迅速舒展开来,眼睛笑得眯成了一条线。
相聚总是短暂,12月16日,叶先智再次起航前往西藏。在武汉天河机场,夫妻俩依依惜别后,又各自奔向了自己工作的地方。
丈夫去援藏
妻子决定写书记录
今年2月底,叶先智接到医院的电话,问他是否愿意援藏。他第一时间打电话告知妻子姚魅,得到姚魅支持后,火速回话愿意前往。
“我知道他心里是想去的,给我打电话,只是想征求一下意见。”姚魅介绍,家中大女儿已经上大学,基本能自立,儿子还在上高中,公公每个星期要完成3次肾透析。援藏期长达一年半,丈夫最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老人和孩子。“放心吧,家里我来照顾!”姚魅的表态让叶先智吃了颗“定心丸”。
随着丈夫出发的时间越来越近,姚魅一连几个晚上没有睡好。她从来不担心丈夫的业务能力,只是担心他的身体状况,毕竟西藏海拔较高,而叶先智今年已经49岁,加上常年在急诊工作,三餐不定,身体一直偏瘦弱。出于这样的担心,叶先智临行前,姚魅细心地为他备齐了各种药物。
3月12日,叶先智作为湖北省第九批援藏专业技术人员从武汉出发,前往西藏山南市乃东区,担任山南市乃东区人民医院业务副院长,开始为期一年半的援藏之行。
“在机场送别的时候还好好的,一回家我就感觉空落落的,开始想他,想着他去援藏了,那我也要为他做点什么。”在姚魅看来,叶先智将援藏视作人生中的一件大事,全家人也一致认为能参与援藏是非常有意义的事。于是,她打开电脑,开始用文字记录下丈夫援藏后的点滴,既为这段日子留下纪念,也借此缓解对丈夫的思念。
下班后谈心
成了她的素材来源
“今天叶老师飞走了,晚上6点半到达拉萨机场,给我打来视频电话报平安,说除了有些头昏其他都挺好,视频里看到他神采奕奕、精神饱满的样子,我一颗悬着的心也终于放下了。”“今日叶老师的状态明显不如昨日,他的样子像霜打的茄子,头痛剧烈时还吸了氧,彻夜未眠,担心他会因为说话太多增加耗氧量,只得果断结束视频通话。”……
正如姚魅记录的那样,叶先智的援藏之行并不容易。他工作和居住的地方海拔超过3000米,偶尔还要到海拔4000米至5000米的村里给村民们接种疫苗。由于气候干燥,高原缺氧,叶先智出现连续的头痛失眠,连续3个月,他每天都流鼻血,严重的时候甚至出现轻微脑水肿。
叶先智更在意的,并不是自己的身体,而是心中的目标。“援藏是件值得骄傲的事,我必须要真切地做点成绩出来。”叶先智说,在西藏,他的主要工作分三个板块:一是帮助山南市乃东区人民医院搭建规范的制度和救治流程等;二是去往村里,给当地10多万村民接种新冠疫苗;三是传帮带,教当地医生如何处理常见病、多发病和一些大病。
作为急救保障专家,叶先智几乎每天都要带着团队去各个村里给村民们接种疫苗。每个村至少去2次,早上8点到,晚上8点回,每个村车程至少2个小时,一去就是一天。截至目前,叶先智和团队已累计为村民们接种疫苗18万剂次。不下乡接种疫苗的时候,叶先智也要忙着帮助当地医院规范救治流程、接诊教学,经常连周末也顾不上休息。
每晚11时,是叶先智下班,也是姚魅忙完工作、料理完家务的自由时间,他们每天会固定在这个时间通过视频聊聊天。从工作到生活,两人无话不说,这样的沟通让两人觉得彼此的心更近了,两人谈心的内容也成为姚魅写书的素材来源。
今年7月,姚魅去西藏看叶先智,这也是夫妻俩分别4个月后的首次重逢。“他成熟了不少。”姚魅说,以前在家里,叶先智的衣食住行基本都是她来操心,来西藏后她发现,丈夫自己把一切都安排得妥妥当当,这也让她返汉时安心了不少。
写完日记书
她也希望能去援藏
回汉后,姚魅继续她的写作。文章大多是关于叶先智的所见所闻所感,偶尔也会记录一下自己的变化。譬如,她学会了修马桶、换灯泡,她还能给公公做鱼丸。当然,字里行间更多的是对叶先智的想念。“有时下班回到家,发现他不在身边,就会有点莫名的想念。”
上一篇:这个小区晚上室温只有18度
下一篇:郓城县体育馆正式开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