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他们让野生牡丹走向烟火人间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种”是产业发展之源。历史上,菏泽一代代牡丹从业者致力于牡丹新品种的开发和引进,赵瑞波、赵邦宁、赵孝庆、赵孝知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一株株牡丹,在一代代菏泽牡丹人的努力下,从深山老林走向烟火人间,绽放着傲然于世的生命,展露着万紫千红的色彩。

筚路蓝缕,以启山林。在搜集、繁育牡丹品种的过程中,老一辈从业者矢志不渝的品质、艰苦奋斗的作风、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精神,将泽被后世,成为后来者开拓进取的指针。

率先发现野生黄牡丹群落

“40多年前,我们听说在云南、西藏的高海拔地区有野生黄牡丹,非常高兴,下决心去寻找。后来,我和同事赵孝庆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找到了一些狭叶牡丹。”已届耄耋之年的牡丹专家赵孝知回忆说,“到了秋季,我们想方设法把它们引种到菏泽,但因经验不足及地域环境的限制没能存活,留下了遗憾。现在能看到野生牡丹原种在菏泽开花,我从心里乐开了花。”

赵孝庆、赵孝知同为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常务理事、中国牡丹芍药品种审定委员会(七人小组)委员,是闻名全国的牡丹专家。业内人士将他们称为新中国历史上发现野生黄牡丹群落的“第一人”。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时,他们讲述了那段激动人心的往事。

“1980年,我去北京参加中国花卉进出口会议。会议上,时任国务院副总理陈慕华说我国牡丹产业发展很快,新品种培育很多,但至今还没有真正的黄色品种,如果能培养出真正的黄牡丹就好了。”5月12日,赵孝庆回忆,“回菏泽的路上我一直在想,怎样才能培育出真正的黄牡丹?只有找到真正的野生黄牡丹,才能杂交出真正的黄牡丹品种。哪里有野生黄牡丹呢?带着这些疑问,我请教植物学家,查找资料,结果在《云南植物志》上看到了云南紫牡丹和黄牡丹,这才下决心去云南考察野生黄牡丹。”

赵孝庆时任赵楼特产队(赵楼牡丹园)技术组组长,就代表众多技术员向原菏泽县赵楼公社赵楼大队写了去云南考察的申请报告,最后获得批准。

据赵孝知回忆,1980年“谷雨”前后牡丹花开之时,云南省下关市洱海公园的工程师毛品一,在回烟台老家探亲时,顺路到菏泽考察牡丹、芍药,准备秋后引种到洱海公园。闲谈中,说到中国的黄牡丹“姚黄”不黄时,毛品一提到:“我在编写《云南植物志》时,曾经到丽江、中甸林区考察,发现那里有纯黄色和墨紫色的野生牡丹。”

说者无意,听者有心,赵孝知便指着办公室里悬挂的中国地图上内蒙古自治区的那一片浅黄色问:“有这么黄吗?”毛品一说:“比这黄得多,就像黄菊花、向日葵的花一样黄。开紫色花的与你们的‘黑花魁’‘烟龙紫珠盘’颜色差不多。花朵能开5厘米左右,花期在6月中下旬。”赵孝知回忆,这是他第一次听说有这么黄的牡丹,于是决定去云南考察。

当年6月份,云南中甸、丽江的野生黄牡丹开放的时间到了。赵孝庆、赵孝知开了介绍信,带上路费和每天补助3元的生活费,日夜兼程六天六夜终于到了云南昆明。随后两人跋山涉水,从大理到楚雄、下关、建水,凡是传闻有野生黄牡丹的地方都找遍了,却一直没找到。

连日的奔波和高山反应把身体击垮了,赵孝庆、赵孝知不得已回到昆明休整,谁知不经意间在昆明的药材市场见到了一枝开着小黄花的狭叶牡丹,这正是他们苦苦寻找的云南野生黄牡丹。

赵孝庆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赶紧询问贩卖药材的当地人。他们说是从楚雄深山里采的。于是他们赶往楚雄,请当地人当向导,从天不亮爬到天黑,终于在海拔3000多米的地方,找到了大片的云南野生黄牡丹群落。

此次云南之行,来回用时一个半月,二人几乎走遍了云南的山山水水,付出了艰辛,收获了甘甜。

专家们说,他们是新中国历史上发现野生黄牡丹群落的“第一人”,为牡丹的引种和杂交育种奠定了基础。

菏泽专家远赴云南考察野生牡丹的举动,立即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赵孝庆、赵孝知在山东农学院中国著名牡丹专家的陪同下,到北京中科院植物所、北京卧佛寺植物园等单位作了朴实而精彩的考察报告,受到好评。

以同样的毅力和激情,赵孝庆成为发现西藏大花黄牡丹原产地的第一人。

时隔多年,回忆这段往事,赵孝庆仍然激动不已:“3米多高、漫山遍野的黄牡丹种群,让我们看呆了,光拍照就用了20多个胶卷。”

菏泽专家在四川发现牡丹“新成员”

“我们那次发现的野生牡丹,是在四川贡嘎山海拔2000余米的山上发现的。”5月12日,说起2020年春夏之交在四川考察野生牡丹的经历,赵孝庆回忆说。

那一年,由中国牡丹界泰斗李嘉珏、赵孝庆等人组成的野生牡丹考察队,奔赴四川省甘孜州康定市进行野生牡丹考察。


上一篇:调查报告揭开美国联邦印第安人寄宿学校“黑暗史”
下一篇:街道上那一抹“荧光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