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春风十里人民路

我是土生土长的菏泽人,在菏泽这座城市工作生活了30多年。近年来时常与人谈起“我与菏泽”的话题,总为城市面貌的日新月异而心生欢喜。特别是外出多年的亲戚朋友返乡探亲,对家乡巨大的变化更是惊呼不已,赞叹不尽。我沉醉其中,深为居住在这个城市而倍感幸福。说起来,菏泽这座古老城市的嬗变是全方位的,我感触最深的还是城区道路交通的变迁,印象最直接的,就是我家所住小区门前的这条纵跨全城的人民路。

人民路原来并不叫人民路,最初甚至都不是城中路,充其量是城郊一条普普通通的乡间通道。那个时候,这条路因承载附近村民的生产生活,经常弄得蓬头垢面,因远离城市的繁华热闹,时常落得孤独寂寥。有一次,我从郓城乘坐公交车来菏泽办事,不知怎么走到这条路上,经过的都是郊区农村。车在坑坑洼洼的道路上好一阵颠簸,搞得翻肠倒胃。改革开放以后,东风吹来满眼春,菏泽发展焕发了生机和活力。随着地委、行署办公大楼的东迁,引领城市东部开发建设的热潮,带动菏泽城区政治中心、商贸中心、文化中心的历史性转移。正是乘着这股东风,凭借兖兰路、临商路过城改线的机会,这条路得到脱胎换骨的改造,由寻常的城郊路变成重要的城中路,拥有了名正言顺的省道背景,并被郑重冠名“人民路”。

人民路的这次改造,主要是抬高主车道的路基路面,全部铺筑了水泥混凝土。但由于缺乏统筹设计,没有相应加高人行道,没有同时设置下水道。每到降雨旺季,人行道上水流成河,积久难泄,高高隆起的行车道,就像浮游在水中的鱼脊梁。后来,党政领导把人民路的提升完善列为专项工程,实施集中性突击作战,在加铺级配碎石底基层的基础上,改水泥砼为沥青砼铺面,统筹设置快慢车道、人行道、盲道、下水道和绿化景观,同时完善了主辅路相关标志、标牌、标线等安全设施,安装了路灯、公交站牌、广告牌、公益宣传牌等应用设施。改头换面的人民路华丽转身,真正做到了车行其畅,人行其便,秩序规范、环境适宜,成为城市东部核心区域的标准主干道。

进入新时代以来,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人民路相继南拓北延,整体路段保持双向6车道,南部路段扩为双向8车道。为解决车辆拥堵问题,先后兴建了双河立交桥、南外环立交桥和北延立交桥等枢纽工程,并在沿路设置防护栏,还对城区主要交叉路口进行渠化改造。人民路经过几番完善升级,形象更加美观,功能更加完备,通行更加便捷。

从20世纪九十年代开始,我就在菏泽市级党政机关工作,经常下县下乡调研考察。几乎去辖区所属的各个县,都要出机关大门东拐,经中华路、人民路出城。先前去东明县可以西拐直走中华路,后来有了日东高速,还是走人民路比较方便。去省城济南汇报联系工作,只有经过人民路才能上高速。即便是节假日回郓城老家,人民路也是必经之路。退休后搬到人民南路的小区居住,出家门就是人民路,更是须臾不可离开。可以说,这些年来,不论是在机关还是在家里,只要出门,大都绕不过人民路。我在菏泽工作生活了多少年,就走了多少年的人民路。这条路深度融入了我的生命旅程,我见证了这条路涅槃蝶变的前世今生,因而与这条路建立了深厚的感情。

人民路形成了贯通全城的黄金中轴线。在菏泽城区的纵向交通干道中,人民路位处要地,通南贯北,呼东应西,车流量最为集中,是名副其实的标志性主干道。菏泽陆路交通呈“米”字形结构,四通八达,实际上,人民路就是“米”字中那关键的一竖。人民路的北端,连接东明、鄄城、郓城和巨野,人民路的南端,连接定陶、曹县、成武和单县,人民路的中端,连接牡丹区、开发区和高新区。人民路承担着繁重的人流物流,维系着菏泽上下的高速运转。

我时常站在港湾新城的高楼上南眺,人民路就像一条双向对流的河道,呼啸而来,疾驰而去,不断发出汹涌澎湃的轰鸣。在这里,似乎可以聆听到菏泽人快马加鞭的脚步声,似乎可以感触到菏泽市奋力赶超的快节奏、高效率。我常常臆想,如果立在空中俯瞰,人民路的形貌将会更加震撼。穿越城区的路段,看起来像一个晶莹的玉如意,闪闪发亮,叠架在两头及中间的立交桥,恰如拴系在玉如意上的一个个中国结,美观大方,富贵吉祥,透出这座城市的尊严和灵光。丹阳路立交桥就像人民路伸出的一只手,一把搂住大京九,实现了陆路与铁路的亲情拥抱。城区内平行毗邻的公铁两条路,为了菏泽的腾飞,并驾齐驱,携手前行。人民路与十多条横向的东西路垂直相交,宛若一条金帛玉带,既托起了东部的新城,又连通了西部的老城,俨然成了为整个城市输送血液的主动脉。与人民路交会的道路和河流,北有“泰山、黄河”,南有“长江、万福”,中有“中华、永昌”。无怪乎人民路以“人民”的名义命名,人民,只有人民,才能贯通华夏山河,承载繁荣福昌;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菏泽历史的真正动力。玉如意、中国结、金帛玉带,不都是为菏泽主吉祥主富贵的祥瑞之兆吗!


上一篇:菏泽2件作品入围全国群星奖复赛
下一篇:让爱照亮脑瘫孩子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