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最好的牡丹籽油”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 欣
牡丹产业是菏泽的优势特色产业,近年来,我市牡丹加工企业品质不断提升,其中,菏泽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王连岗牡丹加工研发团队锐意创新,敢领牡丹科研发展之先,助推牡丹产业高质量发展,荣获“花开盛世”2022中国牡丹之都(菏泽)牡丹产业发展类卓越贡献奖。
埋头5年搞研发,以科技筑牢牡丹产业基石
“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牡丹产业是我市的优势特色产业,是大有可为的朝阳产业。在上级部门的高度重视下,我市出台了多项促进牡丹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牡丹从业前辈又为产业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我们在这些好的政策和经验基础上,又组成团结奋进的团队,从2002年开始研发牡丹产品以来,经历了颇多困难,才有了收获。”5月11日下午,获奖后的王连岗(图右)感慨万分地说,“带着这份荣誉,我们将更加努力继续前行,为菏泽牡丹产业发展出一份力,擦亮菏泽牡丹之都这张名片。”
王连岗牡丹加工研发团队长期从事牡丹研究、生产、推广工作,较早成立了牡丹加工企业。该团队由专业扎实、技术过硬、熟悉生产和产品推广的4名成员组成,分别是王连岗、王昌涛、霍彤、史豆豆,王连岗是团队主持人。
1996年从山东财政学院毕业的王连岗,曾从事酒店、银行工作。2002年,他到中国农科院、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工商大学等科研院所,找专家谈合作,着手牡丹深加工研发工作。
“2006年,团队联合北京工商大学进行牡丹技术研发,并成立菏泽市高科牡丹应用研究所。2009年,我们研发的提取牡丹籽油方法(超临界CO2萃取)荣获国家发明专利,是国内第一个牡丹籽油生产专利。当时,牡丹籽油还不被人们认知,我拿着牡丹籽油小样一家一家地跑市场。”王连岗说,从2006年到2011年,他们用了5年做产品研发,几乎没有收益,但最终坚持了下来。目前,公司生产的牡丹籽油达到欧盟进出口标准,产品进入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国家市场,销售总量在国内外市场占50%的份额。
团队“技术”担当王昌涛,系北京工商大学理学院化妆品系博士生导师、教授,主要从事植物功效成分开发应用,特别是对牡丹深加工产品的研究和开发。他带领技术组团队人员,对牡丹籽、花及籽各部位进行深层次研究。在研究的十几年里,团队先后发表相关文章,探究了牡丹的抗氧化、美白功效。除此之外,团队还深入分析了牡丹中的活性成分,发表了多篇关于牡丹的研究文章,申请了牡丹相关研究成果专利,为牡丹的创新开发、拓展牡丹市场奠定了理论基础。
“做最好的牡丹籽油”,不遗余力回报社会
有了科技支撑,牡丹产业发展劲头十足。2012年,王连岗团队在菏泽市高科牡丹应用研究所的基础上,成立了菏泽市康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麟源”商标,专门生产、销售牡丹籽油及相关产品。目前,团队已研发出40多种产品,参与起草牡丹籽油国家标准,申请牡丹专利14项,开发出系列精纯医美级小分子牡丹籽油,利用“发酵法”这一特有工艺,开发出牡丹籽油新品,口感更好。
2021年,王连岗带领公司获得“花开盛世”2021中国牡丹之都(菏泽)“金牡丹奖”科技创新奖。这与他们研发团队精益求精、品质至上的发展理念是分不开的。
“产业的高质量发展,以及企业的发展和进步,都离不开科技创新。”王连岗介绍,公司注重科技研发,产品不断提档升级,确保把“做最好的牡丹籽油”的核心理念落到实处。
“企业回报社会的能力,是衡量企业成就的关键因素。”王连岗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2017年,牡丹籽市场低迷,出现滞销现象。为保护农户利益,王连岗团队做出了一个决定:以高于市场价的价格购买农户的1500吨牡丹籽。2020年,公司又与11家合作社按照保护价签订牡丹籽回收合同,暂时缓解了菏泽一万多亩牡丹籽销路难的问题。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暴发,王连岗向雷神山医院捐赠价值22万元的牡丹籽油,个人先后荣获菏泽市“五一”劳动奖章、“菏泽市职工十佳创业者”荣誉称号。
谈及下步发展,王连岗表示,将继续加大科研投入,提升产品品质,开拓国内外销售市场,让“最好的牡丹籽油”香飘世界。
上一篇:七部航天题材电影 蓄势待发
下一篇:分级分类恢复公共交通和道路客运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