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赵传利和队友们 援沪抗疫的11个日夜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 通讯员 赵鲁亚 臧怀生

“我和队友们在上海抗疫的这段时间,算起来仅有11天,虽然苦点累点,但能在当地居民最需要帮助时向他们伸出援助之手,尽自己一点微薄之力,我们感到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5月12日,正在居家隔离的曹县利剑应急救援中心队长、“山东好人”赵传利,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讲述了他和该中心37名队员驾乘9辆自驾车援沪“抗疫”的故事。

心向疫区

今年3月初,上海突发新冠肺炎疫情。作为共产党员和退役军人,曹县百特瑞汽配有限公司经理赵传利每天从电视、网络平台上看到上海部分居民基本生活保障亟需支援时,再也坐不住了,一种强烈的责任感、使命感驱使他做出了一个决定:立刻募捐物资驰援上海!

上海的疫情越来越严重,这时候去上海感染上病毒怎么办?公司谁来管理?家人和朋友都劝说赵传利打消去上海支援的念头,但赵传利的决心坚如磐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帮助别人就是帮助自己,赵传利耐心向家人和朋友解释自己去上海救援的初衷。最终,他取得了家人和朋友的理解与支持。随后,他安排好公司事务,征得当地有关部门批准后,募捐好物资,迅速与上海地方政府取得了联系。

驰援上海

4月22日上午,赵传利与经他发起注册成立不到4天的曹县利剑应急救援中心37名队员一道,驾乘9辆自驾车,满载募捐的价值2万多元的大米、面粉、火腿肠、面包、矿泉水、蔬菜等救援物资,星夜奔赴700余公里外的上海。抵沪后,他们顾不上长途奔波的劳累,就与当地工作人员、志愿者一起投入到抗疫“战场”。

接下来的十天时间里,赵传利和37名队员先后到上海市宝山区、浦东区、青浦区、嘉定区,为急需基本生活保障的居民小区送去救援物资。他们还为宝山区3处小区、1处农贸市场提供义务消杀;参与当地方舱医院建设……

赵传利和他带领的曹县利剑救援中心队员们不惧风险、逆行奉献的精神,让当地居民深深感动,他们纷纷在该中心抖音账号上留言:

“为大山东大无畏付出的精神点赞!”

“都害怕生命受到威胁,唯独你们不怕,出征千里之外,佩服,为你们点赞!”

“六点钟打的救援电话,中午就赶来把物资送过来了,山东曹县利剑救援队好样的,东西不多,但很温暖,作为一个曹县人,我很自豪!”

一名在上海打工的曹县老乡,从抖音上看到赵传利和队员们冒着感染的风险为当地居民辛苦忙碌的情形后非常感动,连夜赶做了一大箱白馒头和蚕豆肉菜肴,送到利剑救援队队员们手中。她激动地说:“这是我做的老家风味的馒头,还有家乡的菜,大家尝尝家乡的味道!”当地的居民也给救援队员送来一些物品表达感谢,都被他们婉言谢绝了。

“在大灾大难面前,人间大爱真正能释放出来。尽管参与救援苦了点,但一看到当地居民在接受我们的帮助后脸上露出的笑容时,我们就增加了信心和力量,感到一切的苦与累、一切的付出和努力都是有价值的!”赵传利动情地说。

11个日夜

在上海的11个日夜里,赵传利和队员们为了做好自身防护,每晚在自驾车上或者裹着睡袋躺卧在马路边休息,没有洗过一次澡、洗过一次脸,每天只能刷一次牙,吃饭没有规律。尽管如此,他们没有向当地政府提出任何要求。由于日夜奔波劳累,有时一天会辗转几个场地,赵传利和队员们陆续出现身体透支、不适等不良现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们于5月2日返回曹县。返回后,他们按规定进行集中隔离和居家隔离,隔离结束后重新奔赴各自的工作岗位。

今年37岁的赵传利,是曹县青菏街道莘西村人。他于2002年12月应征入伍,曾两次荣立三等功,3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5次在省军区组织的军事比武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2009年获得全军优秀士官人才二等奖。服役期间,他经常利用周末时间到驻地参加社会公益活动。

2018年12月,赵传利退役后选择自主择业,回到家乡曹县创办了一家电轿配件公司,不仅带动了周边经济,还帮助部分贫困户解决了就业问题。2020年8月,他捐献210毫升造血干细胞,成功救治了异乡一名患白血病的六岁男孩。同年10月,他被评为“山东好人”称号。2021年7月河南暴雨洪灾发生后,赵传利曾驱车赶往河南参加抢险救灾。同年10月,他被市委政法委、市红十字会、市见义勇为基金会联合授予“见义勇为积极分子”荣誉称号。

“虽然我已脱下军装,但军人的本色从未变。在今后的工作生活中,我一定要把新时代青年人的责任与担当始终铭记在心,要像雷锋同志那样,力所能及地为社会多做有益的事,尽自己的一份力量。”赵传利说。


上一篇:上海:今日起分阶段推进复商复市
下一篇:倡议市民参与节水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