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路上,一家人携手前行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马敏静 胡云华
在鄄城县,有一对模范夫妻——刘军民和邢玉慧,多年来他们积极投身公益活动、扶贫助困,把帮助别人当成一种快乐。儿子刘浩从小耳濡目染,也怀有一颗善心,去年6月27日曾从黄河中救出3名落水儿童。他们一家成为了全社会学习的榜样,并入选近期市委宣传部、市妇联评选的2022年菏泽市“最美家庭”。邢玉慧一家却表示,他们只是做了自己应该做的事,以后会把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夫妻二人共同参与公益,用不同的方式奉献爱心
刘军民出生于1968年,是鄄城黄河河务局的一名科长。邢玉慧出生于1971年,是鄄城县味精厂的一名退休职工。两人有着相同的志向,也同样充满爱心。早些年,鄄城县味精厂宣布破产,邢玉慧被迫离岗,从那时起,喜欢摄影的她就加入了县摄影家协会。
十多年前的一天,邢玉慧受邀为一场传统文化活动拍摄照片,那是她第一次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通过那次活动,她感觉到帮助别人也可以快乐自己。此后,她便经常义务劳动,跟随爱心人士去看望孤寡老人和贫困家庭。每一次活动,她的内心都会得到洗礼,回家后,她将自己的所见所闻讲给家人,告诉他们要与人为善、真诚待人。
2015年,鄄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成立,邢玉慧毫不犹豫地加入这个团体。只要有时间,她就和大家一起到贫困户家中调查了解情况,并出资对他们进行帮扶。刘军民也成为了其中的一员,夫妻二人共同参与,用不同的方式奉献着爱心。
用心用情去援助、温暖更多的人
“我们经常帮扶困难学子,让他们得以完成学业。”邢玉慧告诉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她印象最深的是,2016年5月,鄄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考察组到鄄城县第一中学走访贫困学生,得知高三学生李丹丹(化名)自幼父母走失,爷爷去世多年,奶奶体弱多病,靠政府和邻里帮助才顺利读到高中。考虑到年迈的奶奶无法负担她的大学学费和生活费,而一旦自己外出上大学,奶奶更无依无靠,于是她萌生了辍学的想法。
了解清楚李丹丹的情况后,邢玉慧和其他会员多次给她做思想工作,并承诺,只要她能安心学习,爱心志愿者协会将承担她上学期间所有的费用,并且会安排人员每个月按时去看望她的奶奶。“随后,我们迅速联系了鄄城什集镇政府,第一时间为她们翻修房屋,排除了安全隐患,也打消了孩子的顾虑。”邢玉慧回忆,当年,李丹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山东农业大学,他们也信守承诺,消除了李丹丹的后顾之忧,让她得以安心读书。现在李丹丹已经是鄄城县农村商业银行的一名正式员工。
类似李丹丹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因为常年帮扶各种贫困家庭,邢玉慧甚至记不清每个家庭的具体人名。
其实,邢玉慧和刘军民只是鄄城县的一个普通家庭,靠固定的工资收入维持生活,但夫妻二人相互支持,多年以来一直坚持从事公益。
邢玉慧说,协会每次联系到贫困家庭后,她都会捐出100元,这100元看似很少,对于困难家庭来说却有很大的帮助。此外,她还会捐助服装和食品,根据困难家庭所需提供帮助。
大概四年前,鄄城县的一位小伙子为了救人而牺牲,他的妻子承受不住打击精神失常,生活不能自理,年迈的父亲患有风湿。儿子突然离世,让这个家庭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年迈的老人不仅要照顾儿媳还要照顾孙子,生活非常困难。邢玉慧得知情况后,长期对其进行帮扶,不仅捐款捐物,还时刻关注他们的生活。
“我们做这些事,只是希望那些不幸的家庭、无辜的孩子感受到社会的温暖。”邢玉慧说,每个人都有遇到困难的时候,如果大家都伸出手相助,相信很快就能渡过难关。
在鄄城县爱心志愿者协会的组织下,7年来,邢玉慧夫妇积极参加扶贫帮困活动,将126户家庭纳入帮扶对象,帮助了两百余名学生。他们还积极参加“三八节”志愿服务、“老人节”志愿服务、创建省级卫生城市志愿服务、学雷锋等公益活动。
儿子跳黄河救人,获评“见义勇为模范”
在刘军民和邢玉慧的耳濡目染下,他们的儿子刘浩从小乐于助人、待人真诚,参加工作后更是严肃认真、一丝不苟。
2021年6月27日16时许,在鄄城黄河河务局工作的刘浩到鄄城县左营乡郭集控导工程安装视频监控,听到黄河中传来呼救声,立即把目光转向了河内。因为河水较深,刘浩隐约看到几个孩子的脑袋。如果不及时救援,孩子们可能会被冲入深达两米的大坝内。刘浩和同事迅速跑到现场,让同事将绳子拴在自己腰上,然后顾不上脱掉衣服和鞋子便跳入水中进行救援。
上一篇:暂停营业后,佳和城开展全面消杀
下一篇:比赢球更重要的是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