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百狮传神展绝艺 百寿纳福隐“真龙”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牛文杰

牌坊是中华特色建筑文化之一。单县牌坊因其多而精闻名天下,其中,百狮坊和百寿坊以其雄伟的气势鹤立于牌坊之林,是全国罕见的典型清代石雕建筑。百寿坊亦称朱家牌坊,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为翰林院孔目赠儒林郎朱叔琪妻孔氏而建,因雕有一百个不同的寿字而得名。百狮坊被誉为天下第一坊,在今单县城内牌坊街中段,因其夹柱精雕一百个姿态各异的石狮子而得名,寓有百事(狮)如意,百世(狮)多寿(兽)之意,2013年被公布为第七批国保单位。“百狮坊”和“百寿坊”以其雄伟的气势、巧妙的结构、严谨的图案、精致的透雕和优美的传说享誉海内外。

百狮传神,一座艺术的标本

走在单县城内主要街道上,凌空飞架着一座座精美的牌坊,壮观恢宏,繁而不乱。精美而不失威严的百狮坊就坐落在单县城北牌坊街东端。百狮坊又称节孝坊,是乾隆为表彰单县文林郎张蒲之妻朱氏孝敬公婆而立。

整座牌坊四柱三间斗拱重檐。其平面为“一”字形,牌坊的八根夹柱雕有大大小小一百多个神态各异的狮子,寓有“百事(狮)如意,百世(狮)多寿(兽)”之意。正间上下额枋、次间额枋及正檐下“圣旨”匾四周镂空透雕二蟒戏珠,摇头摆尾,如腾似飞。正间中额枋上分三层镂空透雕串枝牡丹,给人以五彩缤纷、香沁肺腑之感。楼檐下兽斗花拱,如意枋板承托。脊和檐角上雕配的吻兽、象尊、岔兽、鱼、海马、跑兽皆造型优美,生动传神。百狮坊也被誉为“天下第一坊”。

百狮坊集天下石狮于大成,大狮子巨头、卷毛、突目、隆鼻、阔口、利齿、巍然蹲踞,矫健威猛。雄狮口含圆珠,耳呈叶状,母狮身上攀附着五个小狮子,姿态各异,生动传神。有的相互嬉戏,有的挠痒自娱,有的被按在母狮足下,缩头伸腿,奋力支撑;有的伏在母狮腿上,或亲吻着母狮小腿,或抚弄着母狮项铃。流畅的线条如行云流水,反映了当时工匠们的卓越技艺。

“石头是雕好后一块一块往上运,当时没有大型运输机械,是采用堆土的办法。牌坊建好了,土堆也堆到上面了,建好之后将土清理,完整的牌坊就出来了。”单县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孙波告诉记者。

百寿纳福,一部立体的史书

与百狮坊称为姊妹坊的百寿坊位于单县城内胜利北街,是清乾隆三十年为翰林孔目朱叔琪妾孔氏而建造。百寿坊因前后正间枋心沿浮雕了百个书体不同的“寿”字而得名,比百狮坊晚建13年,其规模、构筑形式、雕刻技法与百狮坊异曲同工,堪可媲美。

百寿坊整体造型采用四柱三间五楼式,不仅刻有圣旨全文还有皇四子履郡王的赠诗,更因孔氏的孔家身份而雕刻五爪真龙,成为现存规格最高的民间石牌坊。百寿坊每一处精美雕刻中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坊座雕有8头矫健雄狮昂首远望,8条出水蚊龙绕柱回舞,额枋上饰满盛开牡丹,与正间上下额枋祥云间翩翩飞舞的5只透雕仙鹤、次间上额枋浮雕的相对翱翔之鸾凤构成了具有无穷魅力的艺术佳作。

百寿坊最值得一提的是它的雕刻工艺。它采用圆雕、透雕、浮雕、线刻相结合的技法,要求工匠具有冲、划、切、刮等刀法技巧,展示其施刀的张弛功力和点线面的处理技巧。“五爪为龙,四爪为蟒,三爪为蛟,百寿坊在单县众多的牌坊中,不仅因有皇四子履郡王的赠诗颇显规格出众,而且雕刻的绕柱回舞的蛟龙为五爪,称为真龙,其他牌坊雕刻的绕柱回舞的‘蛟龙’均为四爪‘蟒’,所以许多研究者称百寿坊为‘天下第一龙牌坊’。”单县民俗博物馆副馆长孙波告诉记者。

据《单县志》记载,从宋代到清末,单县建坊百余座,享有“牌坊城”的美誉。解放初期,单县境内尚有各类牌坊34座。单县牌坊具有独特的建筑风格,既具有北派稳重敦厚的特征,又具有南派玲珑细腻的优点,融合了精美的石雕艺术、细腻的绘画手法、优雅的匾联文辞和独具神韵的书法篆刻艺术,是古代人们生活理念、道德观念、礼教秩序和民风民俗的形象化体现。

牌坊再现不朽的文化传承

百寿坊和百狮坊充分吸收木雕空灵透体、玲珑精巧、雅致美观的表现手法,充分把握石料坚实厚重的材质优点,在粗糙的石质上采用各种不同的雕刻手法,饰以不同的吉祥图案,疏密相间,刚柔并济,显示出工匠艺人深厚的艺术功底和娴熟的技能,给冰冷的石头赋予了生命。同时在建筑构件上选用我国传统绘画、雕刻、色彩、图案、书法、匾额等多种艺术形式,并集各类艺术特点之所长灵活运用,从而达到风格和美感的协调统一。


上一篇:打好复工“组合拳” 跑出复产“加速度”
下一篇:“迟到”的快递送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