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秋的眷恋

秋,时光苍老了春夏青涩的容颜,悄悄将大地万物涂上一层金黄。晌午,秋色如画,暖阳映心,喂饱肚子的我,迈着轻盈的脚步,嗅着桂香芬芳的空气,欣赏秋韵如歌的街景,感慨万千。突然,一个四五岁模样的小女孩,蹦蹦跳跳从巷子里跑出来。

可爱的小女孩,兴高采烈,神采飞扬。她的手上,一路举着一个小小的记事夹,夹着几张A4白纸和一片枯黄的树叶,不时地晃动着。原来,她拾到一片掉落的枯叶,为自己的画秋找到灵感而释怀心情。

“小朋友,夹着树叶做什么?”我投以好奇的目光,随口一问。

“老师说,秋天了要画秋,我就带片树叶去,照样画画。”小女孩一脸天真无邪,不假思索地回答。

“哦……”带着一片小枯叶,却要表达一个秋天,我感叹小女孩丰富的想象力,对秋天的构思技巧和信手拈来的素材。

话音刚落,小女孩再次举起记事夹,依然保持蹦蹦跳跳的样子,目送她渐行渐远的背影,慢慢离开了我的视线。不用说,她肯定去上幼儿园了,依样画葫芦,照着枯叶画树叶。当然,这是我按常规的逻辑思维,一种猜测罢了。

照人画人,照物画物,绘画的专业用语,叫写生或写实。所谓秋天写“生”,抓住秋天的某一切入点,深入思考生命。展示形象的秋色灵魂,生动的秋声细节,斑斓的秋意表达。写“实”呢?春华秋实,透着春天小小的嫩芽,勃勃生机的翠绿,象征青春的延续。褪去青涩走向成熟,经过播种、发芽、生根、开花,最终结出丰满的果实。

蓦然回首,秋韵醉人。秋天里的落叶,离开了生命依附的枝头,褪尽了鲜艳的光泽,但离不开对秋的眷恋。我发觉自己喜欢秋天,暖暖的秋阳晒到身上,瑟瑟的凉风阵阵吹过,树间的蝉鸣渐渐溜走,满心满眼的金黄颜色。我致于亲切的问候:“美丽的秋天,欢迎你!”那是带着收获的喜悦,声声问候的温馨,对美好的生活充满获得感和幸福感。

我是农民的儿子,生在农家,长在农村,酸甜苦辣,寸心自知。怀念起农村的生活,田园的景色,稻田上铺一层金黄色的地毯,果树上缀满一盏盏“小橘灯”,深深迷恋于儿时的拾秋中不能自拔,早已忘掉自己。农民牵挂种稻子,精选好种子,培育好秧苗,“春华”固然重要,但“秋实”说明一切,体现了收获成果,对“读书人望考,种田人望稻”的认同感。

现代生活,村庄变社区,乡镇变街道,贴上了城市漂亮的标签,光鲜无比。虽然到处高楼大厦,建筑繁华,立交桥发达,或许隔绝了人与城市的互动关系,但包裹不住钢筋水泥冰冷的心。

当下,人们的生活节奏加快,不可避免的喧嚣街头,失去了往日的自然景致,负面效应显而易见。拥堵不堪的交通,车满为患,不再是我儿时追求“跳龙门”“吃皇粮”的生态美梦。据说,江南的一些城市,往往没有了秋天,从炎热的夏天,直接跳过凉爽的秋天,一下子变成寒冷的冬天,把一年四季浓缩为一年三季,让人有些不适应。

生活的空间,总是朝向诗和远方。一次次走在落叶飘零的街头,无意间发现,街路两旁的行道树,栽种许多杜英树,用来点缀街景。此树为常绿小乔木,大多却在春天落叶,而不是在秋天。不争事实,有理由改写“一叶知秋”。光凭落叶表面现象的经验行事,浮在面上,不去深入生活,必然导致判断失灵,对真善美元素缺乏发现,对自然规律缺乏敬畏,对四时八节缺乏尊重,早晚会坏事。

这些年,“温室效应”原理,阻止了地球热量的散失,分明感觉气候变暖,使许多城市没了秋天,意味着心中缺少秋的收获,心中也会产生精神生活的饥饿感。如果没有实实在在的物质果实,连那些金黄饱满的稻子都“拜拜”了,我们还能吃什么,拿什么去美丽心情,滋养生活,延续生命呢?生活心灵一旦缺少秋天,心中不再有南飞的大雁,精神家园也会变得空荡无物。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就这样,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相互依恋。不过,我羡慕乡下的秋天,青山绿水,田园风光,空气清新,大地丰收,色彩斑斓,硕果累累,五谷丰登,连同蛙鸣一起,在人体中循环、跳动、呼吸,但却为时已晚,难以醒悟,一旦离开了秋天的生活心灵,又怎么能落叶归根呢?

秋天在云端,秋意在心中。草木逢秋,人在旅途。秋的到来,心底里总有一丝惆怅和几许淡淡的忧伤。一刹那,小女孩捡拾起发黄的秋叶,不是我儿时拾秋的一束束稻穗,而是心灵深处有分量、有温度的记忆。即便是小女孩掂量在手上的那片秋叶,仿佛拾起了整个秋天,很重、很重……


上一篇:疫情下的天使
下一篇:中国一冶菏泽项目部 “质量月”活动正式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