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望2023:实干开创美好未来
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包括: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5%左右;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左右;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5%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左右;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5.5%左右;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6%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5.5%以内。
聚焦经济稳定增长
着力巩固良好发展态势
●扩大有效投资
综合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水利工程设施分别完成投资180亿元、20亿元、30亿元以上。
新签约过亿元项目300个以上,其中过10亿元项目30个以上。
●力促消费升级
完善曹州老城、各福里商业步行街、郜城水街等街区业态;实施“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提升改造工程。
持续擦亮“菏泽电商”名片,谋划打造曹县电商产业示范区。
●强化政策供给
积极为企业办理增值税留抵退税。
充分发挥政府性融资担保公司支农支小作用,提升服务实体经济能力。
聚焦深化动能转换
着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
●推进重点产业突破
支持各县区重点打造2—3个特色产业。
着力培育20个领航企业和20个重点项目,力争营业收入增长20%左右。
持续推进9个省级化工园区规范化建设。
培育省知名农产品品牌3个以上。
●全力打造企业梯队
新增营业收入过10亿元企业5家。
新培育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00家,国家、省制造业单项冠军5家。
新增“四上”企业1000家以上。
●加快智改数转赋能
实现规模以上企业技改要素供需对接县区全覆盖。
推动26家企业开展智能化改造。
完成国家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综合性二级节点建设并投入运营,入驻企业500家以上。
聚焦黄河国家战略
着力推进绿色低碳发展
●强化科技创新引领
实施科技攻关专项行动,完成重要科技成果登记100项以上。
加强高新技术企业培育,力争通过高新技术企业认定100家以上、入选全国科技型中小企业信息库企业500家以上。
培植院士合作协同创新中心3个。
●大力推进绿色行动
新增省级绿色工厂4个。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460万千瓦以上。
新增绿色建筑800万平方米以上。
●加强环境治理保护
力争空气质量稳定退出全国168个城市的后20位。
全面完成“两个清零、一个提标”和953个行政村生活污水治理。
聚焦加快城乡融合
着力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聚力打造区域中心城市
加快雄商高铁菏泽段、郓城至鄄城高速等4条高速、国道106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省道328等工程建设步伐。
开工新建德单高速梁山至郓城段、国道240菏泽西绕城段(科技大道)、鄄城铁路货运站等一批重点交通项目。
谋划推进沿黄高速鄄城至兰考段等4条高速、国道327东明黄河公路大桥等重点交通项目。
完成成武港安济河作业区建设,开工建设新万福河复航二期、郓城新河航道复航工程。
新建国花大道东延等城市道路10条,提升改造高平路(八一路—丹阳路)等道路6条,长江路快速通道工程高标准建成通车。
●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级
重点推动投资24亿元的城南核心片区、投资20亿元的“两园片区”等项目建设,有序推进东明县试点城市、鲁西新区人民路东片区试点片区工作。
全市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53个、3.6万户,完成棚改安置房建设2万套。
●着力加快乡村振兴步伐
抓好11个衔接乡村振兴集中推进区建设,支持各县区打造2—3个乡村振兴示范片区。
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0万亩。
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2个。
新增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40个。
●全面推动城乡融合发展
持续推进定陶、郓城、鄄城省级城乡融合试验区和郓城县国家新型城镇化示范县城建设,积极推动20个重点镇快速发展。
农村百兆速率固定网络端口突破180万个。
持续巩固提升“快递进村”全覆盖工程。
聚焦深化改革开放
着力激发发展动力活力
●大力支持民营经济发展
发展新个体经济,新登记市场主体20万户以上。成立菏泽市企业家协会。
●深化重点领域改革
加快菏泽市综合金融服务平台建设,持续推动普惠金融贷款投放。
加快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
持续推进“亩均效益”评价改革。
●扩大对外开放
实施“对外贸易促稳提质”行动。
大力推进跨境电商综试区建设。
●优化营商环境
推进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政务服务事项“一件事一次办”,擦亮“菏心意”政务服务品牌。推动50个政务服务事项“县乡通办”,实现全市乡镇(街道)全覆盖。
●加快新区建设
加快30个在建项目投产达效,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200亿元以上、新增产值100亿元以上。
聚焦统筹发展安全
着力维护大局和谐稳定
●守牢疫情防控底线
重点抓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的防控,着力保健康、防重症。
持续推动医疗基础设施建设。
●守牢安全生产底线
大力实施“机械化换人、自动化减人”工程,深入开展煤矿、工贸等重点行业领域专项整治行动。
●守牢风险化解底线
加快重要农产品仓储物流设施建设,增加市级储备粮8.6万吨。
扎实做好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各项工作。
加强国有平台公司经营性债务管控,严控政府性债务。
●守牢社会稳定底线
坚持信访和各类调解联动,推动矛盾纠纷“一站式”化解。
加快推进全域视联感知网建设,全面提升社会治理智慧化水平。
聚焦保障改善民生
着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坚持就业优先
实现城镇新增就业6.5万人以上,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85%以上。
新增返乡创业就业3.5万人以上,领办创办经济实体1.2万个以上。
新创设城乡公益性岗位6万个以上。
全年发放“就业创业系列贷”15亿元以上。
●突出教育为本
推动学前教育普惠优质发展,规范义务阶段民办教育,突出特色办好职业教育。
推进齐鲁工业大学菏泽校区后续项目建设,加快菏泽医专升本步伐。
●打造健康菏泽
推进疾控中心标准化建设,加快市立医院东院区等重点卫生项目建设。
确保40%以上的县域医共体达到省级标准。确保90%以上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国家基本标准。
●推进文旅发展
加快凤凰山文旅综合体、浮龙湖野生动物世界等重点项目建设,办好世界牡丹大会、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中国林产品交易会等节会。
●完善保障体系
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7%以上。
争取省级标准化医保服务大厅市县全覆盖;实现门诊慢特病跨省联网结算。
●办好十项民生实事
(1)新改建农村公路1000公里。
(2)市区新增公共停车位10000个,新建住宅小区绿色综合能源服务站50个。
(3)新建并开通5G基站1700个以上。
(4)加快乡镇寄宿制学校建设,新建、改扩建农村学校餐厅、宿舍30处;新招聘教师3000名。
(5)新增护理型养老床位1500张。
(6)对纳入分散供养特困人员范围的高龄、失能、残疾老年人家庭,完成居家适老化改造4000户。
(7)免费开展新生儿48种遗传代谢病筛查;新增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托位1万个。
(8)建设50个“如康家园”残疾人之家;实现有康复需求的残疾儿童康复救助全覆盖。
(9)“两癌”检查免费人群扩增到城镇低保适龄妇女,城乡低收入“两癌”妇女每人一次性救助5000或10000元。
(10)新建城乡书房10处、示范农家书屋30家、“小荷学堂”100个。
上一篇:回眸2022:奋斗书写精彩答卷
下一篇:守护青少年视力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