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点到为止

最近,和家人去四川光雾山景区游玩。光雾山山势较陡,单是从三道关到南天门,上山的台阶有2千余级。和我们同行的,有一对母子,小男孩六七岁的样子,一路蹦蹦跳跳,虽气喘吁吁,但兴致不减。上到南天门,继续往前走,有一段下坡路。小男孩愉快地跑了起来,似乎发现了什么秘密似的,回头兴奋地对他妈妈说:“妈妈,下坡路真好走!”

下坡路好走,这对我们成人来说是常识。小孩子自然不懂得势能和动能的关系,他就是凭着腿部肌肉的感觉,随口说出他爬山的体会。这位妈妈看上去性格温和,她微笑着,没有对孩子讲上坡路下坡路等人生的大道理,只是告诫孩子跑慢一点,别摔倒了。等妈妈和孩子走到一起,估计小男孩看见前面又有台阶了,又要开始爬坡了,他再一次由衷地赞叹道:“妈妈,下坡路真好走!”

看得出,这位妈妈是个腼腆的妈妈,似乎不习惯在公共场合大声发表言论。可儿子已经就“下坡路好走”赞叹两遍,她觉得自己必须得说点什么,以此来回应儿子的热情。于是她说:“下坡路好走,是我们用上坡路换来的呀!如果我们不爬山,又怎么会有下坡呢?”

妈妈的这个讲解,算不上深刻,但对于六七岁的孩子来说,这个回答很是贴切。下坡路好走,是用上坡路换来的。用“换”来解释,朴素且有趣味性。而我听过太多的妈妈,会对于此类问题借题发挥,大讲特讲“付出才有回报”“拼搏才能成功”等大道理。在我看来,这位妈妈点到为止的启智,比许多妈妈的过度解释好多了。多年后,这个小男孩再想起妈妈的这句话,一定也是愉悦的。因为他懂得的道理里,有他和妈妈爬山的画面感。生动温情的成长体验比抽象地讲道理更持久、更有力量。


上一篇:烦听与要说
下一篇:用好辅助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