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机收会战,见证奔跑的“三夏”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孟欣

仲夏麦金黄,收获正当时。眼下,菏泽小麦已进入收割期,广袤的麦田里一台台联合收割机轰鸣着来回穿梭,和飞舞的麦秸演奏出丰收的乐章。菏泽各级各部门齐心协力、多措并举,落实落细各项服务保障措施,确保实现夏粮颗粒归仓。

抢收抢种正当时

6月4日下午,天空下着毛毛细雨,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来到菏泽市牡丹区何楼办事处水坑王村,见广袤的麦田里五辆小麦联合收割机来回穿梭作业。“现在只有部分小麦成熟了,过四五天左右才能迎来集中收割的时候。”正在自家麦田查看小麦收割情况的村民王如伟指着大片的麦田向记者介绍,“正在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大多是本地的,大量的外来联合收割机还得等等,不过现在这些也够用了,毕竟早熟的麦子占比不多。”

6月6日7时许,当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再次来到水坑王村时,见正在麦田里作业的联合收割机已增加到十余辆。“天刚亮也就是5点多吧,我们就到这儿了,都是提前约好的。今天有100亩左右的收割任务,我们两个农机手轮番上阵,不算太累,不过想想过几天的麦收高峰期,即兴奋又有点打怵。”从事小麦机收已有八年的42岁农机手晁海涛一边向记者介绍,一边胡乱塞了两口包子当早餐,准备上车替换另一位农机手。“我家里的麦子大概还得三天左右才熟透,估计也得像前几年一样没法回去给自家收麦子了。”晁海涛说。

随后,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附近的武赵村遇到了正在查看自家承包田小麦成熟情况的李源。“我承包了200多亩地,根据这几天的天气看,小麦成熟估计还得三天。”李源说,“我自己有一台联合收割机,又预约了两台收割机和三辆运输农机,争取9号把地里的小麦收完,10号把地旋耕好,下周把秋收农作物播种入土,之后就会加入联合收割机抢收大军转战外地。”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在走访中发现,在牡丹区何楼办事处部分已经完成小麦收割的农田,农民正抢抓时间节点播种秋粮。“现在都是机械作业,省时省力很方便,就没让孩子们回来,我们老两口就把这12亩地给‘伺候’好了。这块地现在种的是玉米,从小麦收割、转运,到旋耕、播种,我们老两口就负责在旁边看着,很轻松。”今年68岁的村民刘翠娥笑着告诉记者。

“三夏”服务“往前站”

在曹县,154.13万亩小麦已经开镰抢收。为提高粮食生产效率和质量,农机部门提前一周对全县6300名农机手分批次进行培训,培训内容包括农机安全法律法规、农机规范操作使用、农机检修等。该县还免费发放了800余张跨区作业证,农机手将从南往北到河南、江苏、河北等地参与夏收。

据曹县农业机械服务中心农机监理负责人谢颂玉介绍,今年曹县共调配了18000余台(套)农机设备,从6月初开始实施麦收作业。同时,设置多个农机驿站和应急服务队,做好联合收割机、大中型拖拉机等农机设备的维修、保养等服务工作。

6月6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从单县农业部门了解到,该县123.23万亩小麦已陆续成熟,计划投入各类农机具15000余台(套),其中小麦联合收割机5000台,机收率稳定在99%以上,计划6月15日前完成小麦收获任务。

单县农业部门安排工作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现场解决麦收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主动联系收割机师傅,安排专业农机维修人员对机械进行维修保养,并根据各村情况开放文化广场等公共区域,为村民晾晒小麦“腾地”,保障小麦安全晾晒,力保群众种粮效益最大化。

在鲁西新区陈集镇,118名干部下沉到村庄、田间,组织协调麦收进度。除鼓励本地现有的70台收割机全部开足马力参与麦收外,还联系到外地收割机40台,保证一周内全镇小麦收割完毕。针对缺少劳动力的家庭,该镇各村组织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服务队队员上门服务,保障农民夏粮颗粒归仓。另外,该镇还通过多种方式宣传秸秆禁烧,设置秸秆禁烧值守点和流动巡逻车,派出3辆消防洒水车每天巡查,保障麦收安全。

交通安全不放松

麦熟一晌,贵在争抢,夏粮抢收时节争分夺秒,各种农业机械穿梭在农田和乡间道路上。为提高村民、农机驾驶人的道路交通安全意识,从源头上预防农村地区道路交通事故发生,菏泽交警部门组织民警进入村庄、田间地头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

6月5日,牡丹区交警大队民警深入辖区村庄、田间地头,通过面对面拉家常、发放宣传资料、以案说法的方式,对收麦的村民和农机驾驶人宣讲相关交通安全知识。同时,提醒农机驾驶人遵守交通法规,做到不无证驾驶、不酒后驾驶、不疲劳驾驶、不超速行驶、农用车不违法载人等。

跨区作业“一路通”


上一篇:优化营商环境,为高质量发展注入澎湃动力
下一篇:公交演练让市民出行更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