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雁声声报故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6月15日下午,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菏泽旅台同乡会会长高秉涵一行,结束为期5天的寻根祭祖之旅,返回台湾。在菏期间,他祭祀双亲,护送旅台老兵骨灰回家,参访牡丹区档案馆、图书馆,参观通古文庙、朱家大院,与广大学子交流,捐赠图书。行程紧凑,真情满满。
“出生在哪里,哪里就是故乡,菏泽是我永远的家。”情系桑梓,心系家国,高秉涵说,菏泽是他永远的眷恋,是他不了的情缘。
一辈子不吃石榴
“我这一辈子不吃石榴。”6月14日上午,在单县朱家大院一棵石榴树下,白发苍苍的高秉涵讲述了一个关于石榴的故事(右图)。
“1948年农历八月初六,我在父亲坟前磕下三个头离开菏泽。”高秉涵回忆道,临近中秋,石榴熟了,外祖母摘了一个塞给他。大石榴裂开口,看着鲜红晶亮的石榴籽,坐上马车的他,忍不住低头啃了一口。就在这一低头的工夫,有同学推他:“高秉涵,你娘喊你。”他一扭头,马车已经拐过弯儿,哪里还有母亲的身影,只有飞扬的尘土。这是他有关母亲的最后记忆。“我当时就把石榴摔了。”他说,从此,他这一辈子再也不吃石榴。
“一看见裂口的石榴,我就想起了俺娘!”高秉涵回忆,如怨如慕,如泣如诉,听起来令人肝肠寸断。
告别家乡的亲人,高秉涵随着逃亡的国民党官兵一路流落到台湾。
初到台湾时,举目无亲的高秉涵,尝尽人间的酸甜苦辣。生活越艰难,他就越想念母亲和家乡,想起小狗“花脸儿”,想起一起玩大的小伙伴“粪叉子”,想起烧饼、羊肉汤和爬叉(金蝉)。
春节,意味着相聚和团圆,而对于高秉涵来说,却是异常苦涩的。“大年初一,天不亮我就一个人到山上,大声哭,对着大陆的方向大声喊:‘娘,我想您!’”高秉涵痛苦地回忆道。此后的半个世纪,他当兵、做法官、干律师,靠着自己的努力在台湾成家立业。
“今天的羊肉汤感觉味道刚刚好,台北街头也开着单县羊肉汤馆,但感觉太淡了。”6月14日中午,品尝着单县的羊肉汤,高秉涵连声称赞。
随后又说起金蝉的故事,工作人员临时安排了一盘金蝉。“我记得它没脱壳时叫爬叉,脱壳了叫知了。”高秉涵说。
不只是菏泽的羊肉汤好喝、金蝉好吃,高秉涵认为,台湾的香椿也没有菏泽的好吃。“人可以选择居住之地,但无法选择生命之源,对家的思念如同一棵树,日日生长,年年发芽。它的根已经深深扎进我的血管里,它似乎又长出我的躯体之外,它的枝枝叶叶时常拍打着我喊:回家,回家!”高秉涵说。
月是故乡明
“月是故乡明,这几个字永远都在我的心目中。我们在台湾看到的月亮,再亮也没有菏泽得亮。”6月14日上午,单县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将一幅书法作品赠送高秉涵。他激动地说:“我写过一首诗:台湾上空飘来的云,是从菏泽飘来的;台湾海峡吹来的风,是从泰山吹来的……我们那时候越没有希望回家,就越想家,我看见天上的云彩就希望我奶奶也在看,看见天上的月亮也希望我奶奶在看。”
“天边飘过故乡的云,它不停地向我召唤;当身边的微风轻轻吹起,有个声音在对我呼唤,归来吧归来哟,浪迹天涯的游子;归来吧归来哟,别再四处飘泊。”1987年,海峡两岸刚解冻,时年不到27岁的台湾歌手费翔携《故乡的云》登上央视春晚。《故乡的云》借用对故乡的“云”和“风”等自然景物,真切地描绘出广大海外游子的思乡之情,既表达了中华儿女骨肉相连的浓浓亲情,也表达了广大海外游子心念故乡的渴望。4年后的1991年,高秉涵踏上了菏泽的土地。
在高秉涵心中,天边飘来故乡的云,如同母亲放飞的风筝,离家越远心越近。“小时候,母亲总是哼唱一首寒衣曲,那就是我的摇篮曲。”高秉涵回忆道,那是当年母亲惦记离家已久、生死未知的姐姐而唱出的心声,而他相信母亲也是如此思念他的。“寒风习习,冷雨凄凄,鸟雀无声人寂寂……”高秉涵轻轻哼唱起儿时听过的寒衣曲。母亲长眠地下,而高秉涵在台湾多年保存着母亲用过的体温计、穿过的湖蓝色绸衣。母亲当年穿过的湖蓝色绸衣,曾多年挂在他台北家中的墙上。“我每天都要用头顶顶那件衣服,这样就像在母亲的怀里。”高秉涵说。
归雁不忘报故土,老马常怀赤子情。6月13日上午,高秉涵回到牡丹区第二小学,参加母校主题活动。一曲枣梆《王莽选美》选段,将乡音乡情尽情展现;红色故事《鸡毛信》讲述了小英雄海娃的故事;舞蹈《兰之骨》经过师生的表演,让大家感受到战争的残酷,从而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情景朗诵《妈妈带我回家》通过抗美援朝的战争故事,表达出台湾海峡海深浪急也割不断两岸人民的血脉深情。看着孩子们情真意切的表演,高秉涵禁不住潸然泪下。为什么眼里常含泪水,因为他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两岸一家亲
6月13日上午,高秉涵到访牡丹区图书馆,现场书写“两岸一家亲”,一笔一划无不流露出浓浓的家国情怀。
上一篇:41颗卫星如何一起上太空?
下一篇:判定异物为老鼠类啮齿动物的头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