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牡丹晚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机场驱鸟员:以专业能力为旅客护航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胡云华

近日,某名校毕业生应聘机场“驱鸟员”的话题引发议论,不少网友认为“大材小用”。但是,机场驱鸟工作真的简单吗?为何岗位招聘需求包含了生物、生态、土木工程等专业条件?6月15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菏泽牡丹机场驱鸟科的工作人员,感受机场驱鸟人的日常工作,也了解了这项工作的专业门槛。

生态治理、智慧驱赶为主,驱鸟也驱蝙蝠

“鸟击防范管理员”俗称“驱鸟员”,负责机场飞行区的日常鸟情巡视、驱赶、开展鸟情调研、生态环境治理,实施有效的鸟击防范措施,减少鸟击事件的发生,保障飞机和广大旅客的安全。

“大多数人不太了解我们的工作。驱鸟科的工作大致分为生态治理、不间断现场巡视、驱鸟车辆及设备的维护这三类。”临近正午,菏泽机场场务管理部驱鸟科的王翔和刘洪长身穿蓝色工作服,驾驶着多功能驱鸟车,在3000米长的驱鸟道上巡视。

车内配备了对讲机、望远镜、遥控器、设备操作台等工具,车后斗里安装了驱鸟炮、大功率喇叭、灯等设备,集合了声、光、电驱鸟工具。

驱鸟人员随身带着工作簿,在前方出现鸟类等情况时,需要进行观测、记录。这些工作记录将作为资料,为驱鸟科专职负责制定驱鸟方案的工作人员提供有效参考。

而鸟情与各机场的地理位置有关,驱鸟科的专职鸟情调研员不需要在一线巡逻,但要根据调研的鸟情数据制定驱鸟方案,初步方案经驱鸟科讨论后进行完善。所有关于鸟类的观测、研究、制定驱赶方案、现场实践等都需要驱鸟人员具备相应的动物学、农学、生态环境学、工程学等专业知识与技能。

“我们菏泽机场的常见鸟类与季节有关。夏季有燕子、麻雀、云雀、喜鹊、斑鸠、野鸡,还有蝙蝠——蝙蝠是哺乳类,我们驱鸟时把它也算进去,因为蝙蝠比较多。冬季的话主要是斑鸠、喜鹊和小麻雀。”王翔说。

在飞行保护区的草地周围还悬挂了防护网,高度大约5至6米,可以拦截想降落在草坪上的啄木鸟、喜鹊等体型相对较大的鸟类。

王翔和刘洪长告诉记者,防护网安装于飞机跑道两侧的75米,巡视过程中,如果发现有被网挂住的鸟类尤其是国家规定保护的鸟类,他们需要上前解救、放生。“防护网由厂家安装,我们负责日常维护,每周都要维修一次。如果猫头鹰、隼等被网挂住,我们上前解救时要做好个人防护、避免被抓伤,有时还要把网剪破。网的破损面积大的话,之后要换网。”王翔说。

设备维检、生态治理,清晨5时许开始工作

11时30分,通过塔台获知GJ8663次航班降落的准确信息后,王翔和刘洪长一边用望远镜观测飞行区空中和远处地面的鸟情,一边在工作簿上做记录。发现鸟情后,他们招呼记者上车,并提醒记者关上车窗。

“砰!”随着操作按钮被按下,驱鸟炮立刻发出了高分贝的“炮声”。原来,由于车载驱鸟炮就在驱鸟车的车后斗,距离驾驶室非常近,若没有提前关闭车窗,车内人员听到的“炮声”分贝将更大。再次操作按钮后,车顶上的大功率喇叭发出了飞禽的叫声。

“驱鸟车一般不能熄火,以防有紧急情况时车辆突然打不着火。”王翔坐回副驾驶,一边继续观察着飞行区的情况,一边介绍说。

巡视中,在路过地面驱鸟设施时,两人停下来,上前检查设备运行情况,以便及时报检维修,保障设备能被及时启动、有效驱鸟。

记者发现,地面上的驱鸟设施除了驱鸟炮、大功率喇叭和身穿橙红色工装的假人、风车之外,还有一种画有猛禽眼睛图案的设施。刘长洪说,这种设施是驱鸟用的“恐怖眼”,主要用来驱赶小型鸟类。记者发现,“恐怖眼”上方的图案设施随风转动时,其下方的金属设备还配有声音设施,不时发出猛禽的叫声。

机场空旷的草坪是鸟类喜爱的栖息地之一,除了日常巡视,驱鸟员们每天清晨5时许就要开始第一轮割草、撒药等工作,切断鸟类的食物链。

“这属于生态治理工作,要求我们驱鸟作业人具备一些生物学、农学、工程等专业知识。”王翔和刘洪长介绍说。

高温、严寒下坚守岗位,具备更多专业技能

在户外采访驱鸟人员工作内容的数个小时里,由于场地空旷、无遮挡物,夏日阳光直射,地面温度保守估计在50摄氏度左右。

尽管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提前做了防护,皮肤仍被烤得生疼,手机、相机每拍摄30余分钟,就必须塞到驾驶室内的空调出风口处降温。那么,在这种极端环境下,驱鸟科的作业与日常有何不同吗?


上一篇:野生牡丹育出“菏泽一代”
下一篇:全市医保基金交叉检查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