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桐花开
一场春雨,把四月的天空洗得碧蓝,久旱逢甘霖,树木花草顿时精神起来,枝叶油绿发亮,带露的花儿更加鲜艳。几棵高大的梧桐树上,一簇簇、一串串密密匝匝的花朵,犹如倒挂的钟铃随风摇曳。远远望去,好像一团团紫色的云霞。这时我忽然想起南宋词人辛弃疾“东风夜放花千树”的词句。
我喜欢桐花。“桐花开最晚,香泛已羃羃。”“桃李竞随春脚去,仅留遗爱在桐花。”桐花开在暮春,它不与百花争艳,也无意得到人们的欣赏和赞美,只是默默散发着独有的芬芳,好像田野里劳作的村姑,落落大方,朴实无华。桐花香味特别,是那种孕育了许久,隐逸了许久,寂寞了许久,才慢慢散发出来的幽香,丝丝缕缕,淡雅悠远,不浓不淡,在空气中弥散,让人感觉到香气无处不在,又难以捕捉,直至花朵枯萎,香味不减。正是“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每当看到一树桐花,闻着它特有的香味,我就会想起故乡,想到家乡的泡桐树。
我的家乡鲁西南,是一望无际的大平原,这里不仅适合种粮棉,也极适合种树,尤其是泡桐树。是国家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为了治沙改土和优化环境,政府号召搞农田林网和桐粮间作,划田成方,植树为网。每当桐花开时,远远望去,一方方绿油油的麦田就像镶了紫色的花边,田野里到处弥漫着淡淡的清香。桐花与麦浪在春风里交相辉映,蔚为壮观。及至花落长出硕大的叶子,广袤的农田里,一排排高大、挺拔的泡桐树就像绿色的仪仗队,每棵树就是一个个威武的士兵,忠诚地守卫着脚下的土地,为庄稼遮风挡雨。
我喜欢泡桐树。它是一种极普通的树,在鲁西南,农田、路边、沟畔、村旁、庭院,到处都有它的身影。它耐酸碱,耐腐蚀,不挑土壤,随遇而安,即使在极其贫瘠的土地上也能茁壮生长。它树大叶阔,绿荫如盖,且成林快,不仅可以防风固沙,保护庄稼,而且可以加工板材和制作家具,是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
看到泡桐树,我就想到这片土地上劳作的乡亲,正是这些农民,他们扎根这片土地,起早贪黑,不畏风雨,辛勤耕耘,为我们提供衣食保障。尤其在粮棉匮乏的年代,即使自己吃不饱肚子,也要把最好的粮食和棉花交给国家,供应城市需要。改革开放之后,国家加快推进城市化建设,他们又进入城市,忙碌于各行各业,为城市发展添砖加瓦。新时代,在实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中,他们不仅是参与者,也将成为主力军。
当看到城市一座座高楼拔地而起,一个个工厂繁忙生产的时候,当坐在餐桌前享受美食的时候,我想到在地里劳作的农民,想到忙碌在城市各个领域、各个角落来自农村的民工。我忘不了农村,那里有我的家乡我的根。我敬仰农民,他们是我的父老乡亲,是最普通、最朴实的人,也是最值得尊敬的人。
上一篇:人生“利息”
下一篇:名家名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