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生态警务 谱写安澜篇章
□本报通讯员 赵艳
今年以来,曹县公安局持之以恒落实好黄河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部署,立足职责担使命,多措并举抓落实,为“黄河安澜”增添生态底色,为“绿水青山”贡献公安力量。
打出尖刀利刃“组合拳”,
筑牢生态安全屏障
聚焦影响本地安全稳定的突出问题和人民群众反映强烈的难点、痛点、热点问题,纵深推进“铁拳2023”打击专项行动和“昆仑2023”专项行动,依法严厉打击危害破坏生态环境、破坏野生动植物等违法犯罪活动。今年以来,曹县警方侦办涉生态环境类刑事案件6起,查处行政案件1起,抓获嫌疑人28人,移送起诉7人。
守护“水清河欢”。5月5日,接到群众举报称有人在4月22、23日夜通过大罐车往河沟偷排污水。接报后,县局迅速开展工作,当天将两名运输司机付某国和张某抓获。经检测,所排污水严重超出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依法将非法排放污染物违法行为人付某国、张某、李某宾行政拘留。
守护“生物多样”。今年以来,查获国家二级动物画眉、云雀、百灵、野兔36只,救助一只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鵟”。目前,已对3名犯罪嫌疑人采取强制措施。
守护“天蓝气新”。积极与生态环境局、交通运输局沟通,建立重型车辆尾气执法检查机制。对重点路段采取流动和固定执法相结合的方式,对大货车、重污染车辆进行执法查处活动。今年以来,查处重型柴油车365辆,报废淘汰黄标车、老旧车8辆,查处违反道路禁行规定大型货车、油灌车25辆、渣土车21辆、冒黑烟机动车32辆。
做稳基层治理“前哨站”,
夯实生态警务根基
做强基础“最小单元”。坚持把派出所工作置于保护生态安全、护航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来抓。研究制定派出所基础建设两年规划,10个派出所已完成改建扩建,2个派出所完成整修升级。打造6个中心派出所,试行南部、北部警务协作区机制,派出所工作整体实力逐步提升。
做大群治“人防工程”。积极推动社区警务由单向管理向多元治理转变,培育建立平安类社会组织4个,在册成员1100人。按照“一网格一中队”标准,建成警保联控队伍、警保联控挂牌点109个,专职兼职巡防队员共1538人。依托派出所和群防群治力量,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化解因边界、取土、用水引起的矛盾纠纷43起。
做实科技“多维赋能”。接入市级视频平台监控探头18050个,县域内平均每平方公里达到10个,实现全县全域立体覆盖,安装总量、入网率和在线率均居全市前列。在城区布建高空球机20处,在农村布建高空球机103处,率先建成全市首家县级公安视频作战中心,深度推进公安大数据智能化集约高效应用,5月29日,全市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推进会与会人员现场观摩大数据智能化应用做法。
织密宣传教育“防护网”,
提升全民生态安全意识
领导带头“宣防”。局长带头落实河长制、林长制,深入包联镇街实地护河护林,协调有关部门、镇街提供支持和保障。28名辖区派出所所长带队深入到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地、国家级湿地公园万亩荷塘景区、四季河公园、伊尹公园、八里湾景区等关键区域,加强野生动物、林木资源保护法律法规宣传,动员引导广大群众充分认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更好地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
联合执法“宣防”。联合市场监管、生态环境、自然资源等部门,积极组织动物保护协会、救援队等民间组织力量,参与到维护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执法、宣传过程。
多元渠道“宣防”。采取传统宣传方式与新媒体相结合的方式,立体化、多元化宣传有关法律政策。在人口密集区、城市所有居民小区、各自然村主干道等部位,通过电子屏流动播放、悬挂条幅、制作木刻字画等方式,积极开展宣传教育。利用发布微信公众号、转发微信朋友圈、电子屏标语、悬挂宣传、散发宣传材料,让群众切实认识到维护生态环境安全人人有责。
上一篇:冒充快递客服、冒充“公检法” 连环诈骗当警惕
下一篇:线上线下推广“学习强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