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1版:头版

下一版>

日期:[2018年02月15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1]

东明:滩区群众激情满怀迎新春

2月8日,东明县长兴集镇竹林新村百姓大舞台,来自沙窝镇高堌村的乡亲和竹林新村村民同台欢歌、共话新春。人们穿红戴绿、敲锣打鼓,汇聚成一片欢乐的海洋。
   “今天腊月二十三,农历小年。我们专门组织等待搬迁的群众来参观学习,就是要大家树立信心、渡过难关。”该县沙窝镇党委书记张梅表示。
   按照国务院批复的《山东省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规划》,东明县需在黄河滩区建设24个村台和1个外迁社区,涉及4个乡镇、148个自然村、32539户、119680人。
   安居,在春节万家团圆的日子里显得更加迫切。
  搬迁,舍弃一片故土
  九曲黄河,汹涌澎湃,却因“善淤、善决、善徙”的特点给百姓带来无尽灾难。结束“三年攒钱、三年垒台、三年盖房、三年还债”恶性循环的旧光景,成了滩区群众祖祖辈辈最大的希望。
   东明县2017年开始实施村台试点建设。3月开始清障,5月开工建设,共清理村台占地和输沙管道、高压线路占地2228亩;筑围堰隔堤16700米,动土95万方;架设10千伏供电线路5条、17.9公里,安装变压器32台;投入采沙船13艘,铺设输沙管道13条、65公里。目前,480万方的吹填任务全部完成。
   清障工作并非想象的那么顺利。许多群众当初抱有抵触情绪,对迁建并不积极。“祖祖辈辈生活在这里,感情很深。很难一下子接受!”高堌村党支部书记乔明生表示,很多群众在推倒老房子时,都哭了。
   搬迁,阵痛的同时意味着新生。“眼馋了七号新村这么多年,我们也盼望着早日搬到新村去!”伴随着一阵阵锣鼓声,高堌村村民王丽萍快速挥舞着手中的秧歌扇,她挂满笑容的脸,被身上红彤彤的秧歌服衬得容光焕发。
  迁建,燃起一片希望
   这个让王丽萍日盼夜盼的3号村台,就在她们村口处。“每天经过那里都忍不住朝里望一望,想象一下新家的样子,一定比七号新村还好!”
   俗称的七号新村,就是大家羡慕的竹林新村。新村2010年启动搬迁,2015年基本建成,搬迁安置毛庄、西竹林、东竹林等5个滩区自然村。在这个占地800亩的村台上,共有1400户,5120人永远告别了洪水的侵袭。
   “在节日期间组织这样一个活动,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现代文化结合起来,不仅把滩区群众的热情、乐观表现出来,还展现了滩区群众与灾害斗争不屈不挠的精神状态,可以提升群众的满意度和幸福感,也可以推进脱贫迁建工作的开展。”东明县长兴集镇镇长王方领说。
   如今,12个村台正建设得如火如荼。预计2020年4月可达到入住条件。届时,包括王丽萍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滩区群众将搬进新居,实现“安居梦”。
  翘首,未来写满春意
   各级党委、政府始终牵挂着滩区群众,特别是那些未脱贫的困难群众。“小康路上,不让一个人掉队!”2017年,东明县共投入省级以上扶贫资金9634万元,实施扶贫项目254个,覆盖14个乡镇,260个村,项目惠及贫困群众4.7万人。新建改建高标准扶贫车间190个,加大了扶贫车间规范化运营力度,已带动就业3062人,其中贫困人口1172人。
   坚持脱贫、安居、富民同步,超前谋划产业发展,东明县委托省农业可持续发展研究所编制了 《东明县黄河滩区村台安居工程建设农业产业扶贫发展规划(2016-2020年)》,着力打造滩区“一带、三大园区”产业发展格局。积极推动相关产业项目向滩区布局,投资1.9亿元,实施了黄河滩区土地整治项目;投资4000万元,在焦园、长兴集等5个乡镇,建设新型日光温室大棚260座;投资500万元,在长兴集新建食用菌拱棚350座。
   “我们一定牢记省、市领导的嘱托,将继续坚持把扶贫开发作为当前及今后工作的重中之重和压倒一切的头等大事来抓,以立下军令状、挂出作战图的决心,拔穷根,摘穷帽,争取如期全面脱贫。”东明县扶贫办主任张中华说。
  文/图 记者 张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