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8年09月28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5]
现实英雄的接地书写
—评徐向林新作《蝮蛇行动》
2014年召开的文艺工作座谈会,引领人们争做有信仰、有情怀、有担当的文艺工作者,重新明晰了现实主义题材的创作导向,“四个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提出,让文艺创作回归现实本源,一大批关注现实、讴歌英雄的文学作品井喷而出,徐向林新近由中国城市出版社出版的长篇小说《蝮蛇行动》,就是其中的一个剪影。 梳理徐向林的文学创作之路,大致可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徐向林发表了不少诗歌、散文、随笔等作品,虽题材广泛,但未形成体系,是文学青年徐向林的成长期;第二阶段是新世纪前十年,徐向林开始纪实文学创作,确立了较为明朗的创作方向和价值体系,文学青年有了实力作家的雏形;第三阶段则是近几年由纪实文学跨界小说创作的时期,徐向林推出了“职场女性”系列小说,“原乡人”系列小说、“谍战刑侦”系列小说等,这些小说无一例外地以现实生活为底色,以关注底层、讴歌英雄为基调,用沉潜生活的接地方式,挖掘生活的真谛,探究当代人的心灵世界。 回到《蝮蛇行动》,这部反电信网络诈骗的纪实小说,取材于2012年“229”诈骗案例,紧抓电信网络诈骗的社会痛点,通过塑造卧底英雄刘颂这一形象,层层揭秘电信网络诈骗中的诡术、诡道。卧底英雄刘颂面对的反面角色非一个,而是一群,即“王蛇诈骗集团”,其中有老谋深算者、轻佻张扬者、妖冶放荡者、功夫了得者,这些反角加大了案件侦破的难度。读这部小说,既让读者为主人公的步步惊心而揪心,也让人探知了电信网络诈骗中的机关和套路,其中揭秘的伪基站、非法集资、套取资金、花样洗钱、围猎等诈骗方式和套路,都是电信网络诈骗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因此,这部小说与其说是刑侦小说,不如说是一部“防骗指南”。
小说中,被塑造为卧底英雄的刘颂,并非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因想当英雄考了警校,进入公安系统后,最初的工作做社区民警,即使被选中做卧底,也脱不了嘻哈作风,然而,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他真正成熟起来,明白一个警察的初心并不是“英雄心”,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心、使命感。沿着这条主线,徐向林勾勒出一个警察、一个平凡英雄的成长之路。
“王蛇诈骗集团”中的几个反角,原本也是被诈骗的受害者,他们没有正面反抗,而是与施骗者“魏先生”同流合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表现,最终诈骗集团被捣毁,正义得以昭彰,一个故事的结束,却是引发一场思考的开始。
徐向林在《蝮蛇行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小说创作的各种技巧元素,语言随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或幽默诙谐,或冷峻深沉,充满盎然之气。在小说情节的构思和诈骗案情推进上,或山重水复,或一波三折,如迷宫般充满福尔摩斯的味道。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徐向林不给“英雄”“反角”随意贴标签,而是遵循人的复杂性与潜意识去书写,塑造了复杂、多变、善恶难辨的圆形人物形象,使人物充满鲜活的职场气和真实的社会性。《蝮蛇行动》,是一部现实版真实英雄的接地书写,一部值得品读、值得思考与回味的现实主义题材“防骗”袋装书。
小说中,被塑造为卧底英雄的刘颂,并非是高大全的英雄人物,他因想当英雄考了警校,进入公安系统后,最初的工作做社区民警,即使被选中做卧底,也脱不了嘻哈作风,然而,历经血与火的考验,他真正成熟起来,明白一个警察的初心并不是“英雄心”,更不是个人英雄主义,而是以人民为中心的责任心、使命感。沿着这条主线,徐向林勾勒出一个警察、一个平凡英雄的成长之路。
“王蛇诈骗集团”中的几个反角,原本也是被诈骗的受害者,他们没有正面反抗,而是与施骗者“魏先生”同流合污,走上了一条不归路,这是典型的“斯德哥尔摩症候群”表现,最终诈骗集团被捣毁,正义得以昭彰,一个故事的结束,却是引发一场思考的开始。
徐向林在《蝮蛇行动》创作过程中,充分调动了小说创作的各种技巧元素,语言随人物命运与故事情节的发展而变化,或幽默诙谐,或冷峻深沉,充满盎然之气。在小说情节的构思和诈骗案情推进上,或山重水复,或一波三折,如迷宫般充满福尔摩斯的味道。在塑造人物形象过程中,徐向林不给“英雄”“反角”随意贴标签,而是遵循人的复杂性与潜意识去书写,塑造了复杂、多变、善恶难辨的圆形人物形象,使人物充满鲜活的职场气和真实的社会性。《蝮蛇行动》,是一部现实版真实英雄的接地书写,一部值得品读、值得思考与回味的现实主义题材“防骗”袋装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