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日报20181119期 第A4版:民生广告

第A4版:民生广告

<上一版

日期:[2018年11月19日] -- 菏泽日报 -- 版次:[A4]
一件事,坚持一辈子

——

记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祝凤臣
   近日,记者采访了第五批国家级非遗传承人祝凤臣,聊起与戏曲结缘的原因,祝凤臣说:“小时候俺父亲喜欢唱琴书,每到过年的时候家里都会变得非常热闹,吃过晚饭后,乡亲们都会搬着板凳早早去我家,等父亲给他们唱琴书。”那时,祝凤臣便和乡亲们一起搬个板凳坐在人群的最前面,抬着头认真地听父亲唱琴书。“说实话,看到乡亲们都喜欢听父亲唱戏我感觉特别自豪。”从那时开始,祝凤臣就有了一个梦想,那就是站在舞台上唱戏给别人听。
   在父亲的熏陶下,祝凤臣对戏曲越来越痴迷,每次在听完一段戏曲后,祝凤臣都会在没人的地方小声哼唱。1979年,刚刚11岁的祝凤臣看了电影《朝阳沟》后,立即就能哼唱几个唱段,父母看她有戏曲表演天赋,就把她送进了郓城县戏曲学校,从此开始了她的舞台生涯。
   学戏的生活是艰苦的,不论严寒还是酷暑,都要练习唱腔和基本功。“那时冬天比较冷,有时候排练到深夜,脚和手都冻得没有知觉,就用玻璃瓶子装上热水暖脚,由于太累,睡得比较沉,结果第二天起床时发现脚上烫了个大水泡。”祝凤臣说。晚上学完唱腔后,祝凤臣再偷偷地去练习基本功,踢腿、下腰、跑台步是他们的常练动作。“练台步时,翘着脚尖一跑就是40分钟,跑完之后腿又酸又胀。”
   12岁时,祝凤臣第一次登台,饰演《茶瓶记》中的一个小丫鬟,上台前,祝凤臣还有稍微的紧张,当她站上戏台之后,完全进入了角色。祝凤臣用到位的表情动作,把人物表现得生动活泼。下台后,老师们都夸祝凤臣演戏有灵气。
   经过多年的勤学苦练,祝凤臣不但基本功扎实,而且戏路宽广,虽主攻花旦,却能胜任各种角色,演绎不同风格,而且善于调动观众的情绪,与观众交流。在《抬花轿》一剧中,她生活化的演唱风格受到观众好评;在《穆桂英挂帅》中饰演的穆桂英,更是活灵活现,令观众叫绝。
   2008年,祝凤臣正式拜已是山东梆子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的刘桂松为师,在师傅的言传身教下,认真学习“刘派”唱腔艺术和表演技巧,艺术水平不断提高。在虚心向师傅和老一辈学习戏曲艺术的同时,精心培育后备人才,向他们倾力传授表演技巧和演唱技能。多年来,先后培养学生25人,现在,他们大多数已成为艺术骨干。
   从艺三十余年,祝凤臣曾先后主演过 《老羊山》、《五凤岭》、《青蛇传》、《反西唐》、《抬花轿》、《选村官》、《龙门渡口》等二十几部传统戏和现代戏,在舞台上塑造了多种不同类型、不同性格的人物形象。2018年5月,祝凤臣被评定为第五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唱戏虽然很苦,但是也很快乐,特别是观众对你的认可,那种满足感是什么都代替不了的。因为从小就喜欢戏曲,所以就坚持了下来,没想到,这一坚持就是一辈子。”祝凤臣告诉记者。
  记者 李庆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