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2015年06月24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12]

变换时空环境 优化生命状态

菏泽义春乳腺专科医院 王以春 张凤巧
此图使乾隆御医黄元御悟到了,天地之间一切事物,实际上都是一团气在不停地转,就像太阳东升西落一样,升降回旋,如环无端。而人秉天地之气生,天人合一,所以人也是一团气,人这一团气也在如环无端地不停周流着。
   此图是描述生物生命发展的生、长、壮、老、已过程的规律。万物皆于春天开始活动、生长,夏天壮大,秋天成熟而收,冬天贮藏起来。一年周天三百六十日有余,八卦用事各主四十五日,这些顺时针运转的后天八卦图象与古人观察到太阳的运转方向一致。万物生长靠太阳,所以生物生命发展的规律也与太阳阳光强弱的规律相一致。其二是说明四时五方与五行的密切关系。
   生命是时空存在的生命,疾病是环境联系的疾病,病者禀也,内禀时间,外禀空间。变换了时空环境,有些疾病可不药而愈。大环境影响小气候是决定性的。疾病是结果、是后果,不是病因,不是前因,更不是病根!治病必求于本,以人为本,疾病以阴阳为本,病因病机病根与风、寒、暑、湿、燥、火相关,无法化验,无法检查;见病治病,疲于奔命应战,手忙脚乱,治标不治本,旧病未已,新病复起,按下葫芦起来瓢。不要在病名上钻牛角尖,执简驭繁,蛇打七寸,病抓主证、擒贼擒王,只要辨出阴阳、风、寒、暑、湿、燥、火,可执万病之牛耳。
   “时间”是一个较为抽象的概念,时间、空间、物质三者不可分割,时间包括时、分、秒或者年、月、日,是物质运动规律速度的记录单位,与六气(风、寒、暑、湿、燥、火)有关。
   “空间”是抽象的概念,其内涵是无界永在,其外延是一切物质、物体占位大小和相对位置的度量,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规模,与五运(金、木、水、火、土)有关。
   地球上的生物生活在宇宙天地之中,生物的生存活动受宇宙天地能量场的影响。宇宙天地能量场除人们已知的引力场、电磁场(辐射场)之外,在地球大气圈内还存在一种特殊的与地球生物生命节律息息相关的宇宙生物统一场——五行场。五行场主宰调控地球一切生物(人类、动物、植物、微生物)的生命节律(生、长、壮、老、已),是主宰地球一切生物命运的宇宙统一场。地球大气圈中的任何生物都受五行场的主宰、调控之下,概莫能外。离开经络,脏腑之间的功能无法实现。五脏育精而主命,经络灌渗而主生。心、肝、脾、肺、肾育精而主命,培育人体最原始最基础的精华物质,从而能够维护生命过程的新陈代谢。经络中的组织液、体液、气体能量,对五脏源源不断地“灌渗”滋养呵护、废物排出。升降出入是靠经络来调节的。
   “脏腑”是藏象阴阳生化主导器官,“经络”——是藏象阴阳生化的联系规律,“气化”是脏腑经络阴阳生化六经经气(开合枢)的功能,“部位”、“阶段”体现藏象时空结构生理病理变化规律性,“症候群”是藏象病理的综合性证候。六经藏象系统生理学体质不但不排斥过去的观点,反能使各种不同观点发生有机联系。正如爱因斯坦所说:“建立一种新理论不是毁掉一座旧仓库,在那里建立一座摩天大楼,它倒是像爬山,愈往上爬,愈能获得新的视野,并且愈能显现出我们出发点与其周围广大地域之间出乎意外的联系。但是我们出发点还是在那里,还可以看得到,不过显为更小了,只成为我们爬上山巅所获得的广阔视野中的一部分而已。”
   为了让大家更能理解医疗医学与生命医学的区别,详见图一所示:
   生命功能医学与现代医疗医学模式对比图,从内向外看。
   图中第一圈与第二圈描述的精、气、神与物质、能量、信息,密切相连,可以互相转化
   精、气、神不衰人不老。生命状态离不开物质、能量、信息,人之三宝:精、气、神。肾藏精、肺主气、心藏神,看人有没有精神都代表着肾肺心的功能状态。精是物质、气是能量、神是信息,三者可以互相转化。科学探索世界本源,曾经寄希望于原子,认为其是不可分割的最小微粒。后来的研究打破了这个结论,中子、质子、核外电子也逐渐被打破,它们也不是最小的物质实体。“基本粒子”也被打破了,粒子加速器使粒子对撞,认为其内部仍存有复杂结构,根据作用力大小而分的强子、轻子、传播子都有夸克组成。科学家说,两个高能粒子碰撞时会发生湮灭并产生一对新的正、反粒子,即能量也可以转变成具有质量的粒子。物质与能量互相转化,得到了微观的说明。
   在人体内,经常进行着物质与能量的互相转化,各种糖、蛋白质、脂肪,通过代谢转化为能量,也可以变成细胞的结构物质。细胞之间、局部与整体之间、生命整体与环境 (天地万物)之间,时刻都进行着物质能量的变化和自身的调控。调控复杂生命,除了依靠物质和能量,还需要信息。信息依赖于物质和能量,又不等于物质和能量。
   因此,研究物质、能量、信息关系的学问,都是科学,不同层次有不同的知识,不能用某一个层次的知识去判别其他层次的认知是否正确。中医的诊治活动,离不开物质、能量、信息。内服中药,含有丰富的化学物质,可以分别探索其在内的代谢过程和作用,但是难以预测各种成分的综合作用。灸法、按摩,引导、气功,主要传递能量和信息。针刺麻醉研究证实,不同针刺方法可以促使脑神经分泌20多种类吗啡样物质,这绝对不是针具的物质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结果,而是通过信息传导产生的结果。
   从不同侧面、不同层次研究人体,可以形成大量的、海量的数据。古人主要从脏腑、皮肤筋骨肉、五官九窍、气血精液、形神与天地万物的关系进行研究,采用了独特的研究方法,与现代模型方法、模糊集合、控制论、黑箱理论、信息科学、复杂性科学等学术理念基本一致,并且符合执简驭繁的原则。
  图中第三圈说明:无形决定有形,意识支配精神,精神支配肉体,功能维护结构
   《淮南子·原道训》:“夫形者,生之舍也;气者,生之充也;神者,生之制也。一失位则三者伤矣。”形体是生命寄存的躯壳,由精气构成;气充塞于人体之中,是生命活动的动力源泉;神由精气所化生,是生命活动的主宰。精、气、神和谐协调,则维持生命活动的存在与进展。一损俱损,一荣俱荣,缺一则命止。人的形体由精气构成,人的精神意识由精气化生,神藏寓于人体中,为人的精神世界。人若善养精气,不断化生元气,就能与天地共生,颐养天年,成为至善至美之人。
   图中第四圈说明:《黄帝·内经》说:“经脉者,所以能决死生,处百病,调虚实,不可不通。”
   经络联络天与人,是生命信息的通道,经络灌渗而主生。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五脏育精而主命。《伤寒论·自序》云:“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清楚的表明自然界五行化生六气,人体五脏具有五行的属性,亦能化生六气,故六气不但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体。三阴三阳不但是自然界六气属性的抽象标志,也是人体六气属性的抽象标志。在病理上,自然界六气标本阴阳失调,气化太过,则发生外六淫,人体六经脏腑经络阴阳失调,则发生内六淫,外六淫通过内六淫而发病;内因是发病的条件,外因是发病的依据。人体六淫辨证以五脏脏腑经络阴阳失调的内六淫见症为主,也从事实上证明了人体六经六气阴阳的客观存在。
   《素问·天元纪大论》云:“天有五行御五位,以生寒暑燥湿风,人有五脏化五气,以生喜怒思忧恐”。“气形相感”是六经气化的本源,六经无形之气生于五脏实质器官,又对五脏器官形体功能起控制调节作用。没有藏象系统器官的形态功能,就没有六经运动调节功能;没有六经运动调节功能,也不能集合五脏形态功能。五脏与六经并非两物,而是藏象系统“气”“形”对立统一的两方面,五脏形态功能就是在六经运动调节功能的控制下表现的过程运动。
   图中第五圈说明:生命离不开时空环境
   生命是时空存在的生命,疾病是环境联系的疾病,病者,禀也;内禀时间,外禀空间;变换了时空环境,疾病可自愈。人的生命是开放复杂动态的巨系统,每时每刻都在与时空环境进行物质、能量、信息交换。俗话说:“岁月催人老”,百姓日用而不知玄机,岁月的更叠交替产生流年,一年之中二十四节气,四节为一气,一年有六气:大寒、立春、雨水、惊蛰为初之气——厥阴风木;春分、清明、谷雨、立夏为二之气——少阴君火;小满、芒种、夏至、小暑为三之气——少阳相火;大暑、立秋、处暑、白露为四之气——太阴湿土;秋分、寒露、霜降、立冬为五之气——阳明燥金;小雪、大雪、冬至、小寒为六之气——太阳寒水;《素问·至真要大论篇》帝曰:“善,夫百病之生也,皆生于风寒暑湿燥火,以之化之变也。”充分说明风寒暑湿燥火为百病之源。《内经》:“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把生命活动的复杂因素和规律过程概括为对立统一的阴阳两类的现象,机体的功能达到阴阳动态平衡——阴平阳秘,是机体的最佳生命状态。阴阳失调——成为病态;阴阳离决——阴阳互根,阳根于阴,阴根于阳,孤阴不生,独阳不长;无阳则阴无以生,无阴则阳无以化。
   时空是指时间与空间,空间是物质运动的规模。时间是指物质运动的速度。时间——春夏秋冬、二十四节气,产生六气(风、寒、暑、湿、燥、火)。空间:东西南北中,产生五行:木火土金水。正如列宁所说:“世界上除了运动着的物质,什么也没有,而运动着的物质只有在空间和时间之内才能运动。”
   我们的生命以及生命所感知的一切无一不是和时空相关。传统中医在遥远的古代发现和描述了生命中时空的循环,通过阴阳纳时、五行纳时和运气纳时,赋予了时空丰富多彩的灵性。太虚气化、气血阴阳、五脏盛衰、经络运行、体质禀赋、疾病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无不与时空相关。传统中医治病称“开方”,如同打仗调兵遣将,用战术排兵布阵,方者仿也,仿疾而立。“开方”开的是时空方位——空间方位东西南北中(木金火水土);时间春(温)、夏(火)、长夏(湿)、秋(燥)冬(寒)。
   发展生命医学,通过现象看本质,望而知之为之神。“大象”本无 “形”,无形亦有形,“形”在“象’中可谓沧海一粟。现代医学只研究“形态”结构的病,抹去了大量真相的信息。物理学界对暗物质之表述是:“它无处不在,却又无迹可寻。没有它就没有我们的宇宙,更谈不上今天的人类。它就是暗物质,一个让物理学界追寻半个多世纪的谜。宇宙中最重要成分就是暗物质和暗能量,前者占25%,后者占70%,而今观测到的普通物质仅占5%。”暗物质暗能量在道的层面上是 “无”,无中生有,无是无相,所以人们看不到。以“实证科学”反中医者作何感想呢?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檐虚无,真气内守,病安从来。精气神人之三宝,要想延缓衰老,请把精气神养护好。时时固护元气命门火,就可少生病或不生病颐养天年。
  图中第六圈说明:疾病是生命信息运行障碍,不是躯壳引发的疾病
   生命医学是从生命的功能状态整体系统研究人体的生命规律,预防、养生保健、治未病让人不生病或少生病。生命医学不同于现代的医疗医学,医疗医学是以人体形态结构研究病灶、病源,用解剖还原论研究生命只能离生命越来越遥远。人体是靠功能来维护的,若无功能人体会成为一堆烂肉。生命是人类永恒的话题,是哲学的自我审思,是宗教的终极关怀。生命对每一个人只有一次,因而珍爱生命,提高生命质量,延长生命长度,就成为每一个人追逐的目标。
   现代的医疗医学只注重人体的形态结构,忽略了生命自愈本能。生命医学注重人的气化功能状态。“以平为期”、“以和为度”、“天人相应”通过各种医疗方法,调整激发人体的自组织、自康复能力来祛病健身。生命是自然赋予我们的,生命与自然休戚相关,自然赋予了生命生存繁衍的最大空间,生命在自然怀抱中形成完美的形体,因此生命的奥秘也必须回到大自然中去寻找。在自然体质框架内,研究生命医学,执简驭繁,提挚天地,把握阴阳。人秉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天人合一,一气周流,升降回环,如环无端,穷理悟道把握自然规律。
   既然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是一个天人合一的产物,那么人这个生命体就是一个开放的生命系统,既包括父母遗传生命系统,也含有自然遗传生命系统,也就是说,一个人在出生成为一个个体生命时就打上了自然时空规律的烙印,那就是日月星天体运动规律的烙印,称为“运气胎记”。故《内经》提出了跟随天体运动产生的四时阴阳养生和推断生理、病理发展及治疗的理论,这就是我们提出用出生时空论治疾病和预测健康、养生的道理。今天不养生,明天养医生;懂得内经养生法,就会理解内经中方药极少的缘故,讲究药食同源,病可自愈。
   人体生命是个复杂系统,它的一部分病变是器质性病变,这从脏器上可以找到它的病灶所在;一部分病变是功能性病变,这从传统中医藏象上可以找到它的征象。器质性病变可以通过消除病灶的微观方法达到治疗目的;但若能认识到疾病是生命信息运行的障碍的所致,不论什么病原体、病灶都有风寒暑湿燥火的属性;了解病之来路,也是病之出路,只要变换时空环境,疾病不药而愈。功能性病变可以通过调整人体功能状态达到治疗目的。中医的藏象学说对生命的某些层面(如精神层面)的认识,对某些疾病(如心身疾病、心理疾病、精神疾病)的治疗等方面还具有超过现代医学的优势,可以预料未来,它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人患病的根源是风、寒、暑、湿、燥、火六淫引发,无法化验,无法检查。病原体是外来致病因素,它是发病的条件,不是发病的主因。“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腠,其气必虚”。内乱引发外患。细菌、病毒皆有风寒暑湿燥火的属性,中医是超前的科学,“外邪感人、受本难知、因发知受、发则可辨”。只要发病就可辨病因、病机、病性、病势、病情、病位对证治疗,不需跟着病菌、病毒跑,这样就属于疲于奔命的应战落后方式;病灶不是病根,它是机体排毒的反应,从生命信息调控的角度,只要改变时空环境,整体生命功能系统就会自行修复病灶。
   著名老中医潘德孚在其专著《人体生命医学》中指出,医学的出路在对生命的研究;生命是信息运行的一个自组织的过程;医疗的目的是维护生命的自组织能力;健康就是生命信息运行有序;疾病就是生命信息运行障碍。
  附:王以春医案
   芦某某 85天婴幼儿,在出生后即发现腹部膨隆,逐渐加重,于2012年8月28日到菏泽市立医院辅助检查。由于病情严重,医生建议去省级医院明确诊断,省儿童医院未接诊。于2012年9月3日到北京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神经母细胞瘤特殊IV期——右侧肾上腺瘤灶大小3.8×2.2×2.5cm,肝多发转移、腹膜后淋巴结转移。双肾多发小结石,左肾为著。院内医生建议手术治疗,并告之手术成功率希望十分渺茫,其家人精神一度崩溃不能接受,遂在2012年9月20日辗转中国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也确诊为神母细胞瘤,也是告知家属希望渺茫。其家人绝望遂返回家中。在其绝望之际,患者之祖母想起中医治疗疑难杂症,抱着死马当成活马医的一线希望,于2012年10月1日来我院就诊。
   望诊:患儿肚皮紧绷鼓如皮球,腹部血管迂回杂乱盘绕眼前,真让人担心,像锐利的物品一碰就要爆炸似的,呼吸喘急,声音低糜,眯目不睁。
   诊见:患儿四肢干瘦如柴,肚大似鼓,面色萎黄,好像四根筷子支起一个锅。精神萎靡,舌苔灰腻,脉细如丝,患儿不停地吭吭唧唧,其母代诉,肛门外有一米粒样黑黄水,食奶即吐粘沫。
   证属:先天沉疴痼疾,命悬一线。
   治则:软坚消癥,通腑泻浊,健脾助运。
   处方:莱菔子200g吴茱萸200g白芥子100g大黄100g芒硝50g枳实100g青皮200g木香200g乌药100g厚朴100g槟榔100g山豆根100g山慈菇 100g大腹皮300g云苓200g共为细末外敷腹部,每次20min,一日2次。
   嘱服用薏苡仁、山药汁、全蝎粉1g、蜈蚣半条,频频饮服。
   此患儿外敷及内服药10天后,其家属诉腹部略有松软,二便通畅,哭声有力,坚持三月余后再来复诊,其腹部松软,腹肿大消失,与常人无异。辅助检查显示神母细胞瘤消失,肝脏正常,肾脏正常。至今患儿生龙活虎,与正常小儿无异。家属喜极而泣,感恩不尽。
   辅助检验报告(略)。
  王以春个人简历:
   1998年7月毕业于北京前进大学,本科学历。2002年曾受越南卫生部黎文昌部长的邀请出国交流。2009年被市卫生局评为 “文明诚信服务年先进个人”。2009年5月6日被聘为 “中国特色医疗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2010年被香港国际中医药研究院授予传统医学博士学位。2010年10月被第四届聚医杰全国中医特效疗法授予“百家名医”。2011年5月被北京空达维维尔医学研究院聘为医学研究员。2011年任全国中医五运六气学会副会长。2012年8月任中华运气医学学会第一届理事会副会长。2012年任全国十一届中西医结合乳腺病会议委员。2013年5月被中国医疗卫生改革与发展研究会聘为常务理事。2014年5月在济南承办第五届国际五运六气学术研讨会,并做 《自然体质在生命医学的运用》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专家产生强烈共鸣。2014年9月应邀到国家三甲中医院天津武清中医院主讲《生命医学》。2015年3月代表国家中医药团应邀巴厘岛讲学交流义诊,并获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