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A8版:专版

下一版>

<上一版

日期:[2018年09月12日] -- 牡丹晚报 -- 版次:[A8]

“摇把子”“大哥大”智能手机,见证菏泽通讯四十年变迁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姜培军
  “
   40年前,我们与亲友道别时,常说“记得来信”。
   上世纪九十年代后,道别的嘱托变成了“有时间别忘打电话”。
   如今,通过第四代移动通讯技术支持的文字、语音、视频,让人们的交流越来越便捷、形象、逼真。QQ、微信,让人们几乎没有了时空带来的距离感,道别变得 “信手拈来”。
   改革开放40年来,菏泽人的通讯方式发生了巨大变化。从当年的书信到“摇把子”老式电话,从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BP机、“大哥大”到今天的智能手机,人们的联系越来越便利越密切。
   侯士霞和任保杰,作为菏泽联通公司运维部高级总监,见证了菏泽40年来的通讯变迁。
   近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对他们进行了采访,听他们讲述了菏泽人的通讯故事。
  老式电话“摇着打”
   13岁的严守一,用羊角把自行车带着表嫂吕桂花,跑了很远的山路到邮局给表哥牛三斤打电话。
   等他穿过拥挤的人群,挤到邮局服务台前,老年话务员却说下班了,让下午再打。下午,当老年话务员听说严守一要拨打的电话地点是三矿,便露出鄙夷的神情:“我管电话一个多月了,三矿从来没打通过。”在严守一的恳求下,话务员用 “摇把子”电话机摇通电话,听说对方就是三矿时,随即露出不可思议的表情:“你咋会是三矿呢?!”而严守一在电话中告诉三矿话务员,自己有急事找牛三斤。三矿话务员不耐烦地说:“谁没急事都不会打电话,有事快说。”随后便是“广播找人”。这是严守一的声音第一次传递到100多公里外。
   跑了很长的崎岖山路,耗费了一天时间,吕桂花最后与丈夫也没说上一句话。
   这是电影《手机》中的著名桥段。
   这段时长约四分钟的电影画面,至少向我们传递了这样几个信息:打电话非常难,要跑很远的路,排很长的队,老百姓没急事一般不打电话;“摇把子”老式电话非常难接通,有时候要凭运气;邮局话务员很“牛”,可以随便“熊人”。
   “楼上楼下,电灯电话”,这曾经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人们对社会主义新中国的美好理想。然而,一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电话仍然是普通人眼中的奢侈品。
   “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日常通讯中,人们主要是写书信、拍电报,那时候打电话非常不方便。”9月10日,菏泽联通公司运维部高级总监侯士霞回忆说,“那时候电话非常少,设备落后,通话质量也较差。打个电话要等很长时间,快的也要几个小时,慢的甚至要等一天。”
   作为菏泽联通公司运维部高级总监,侯士霞和任保杰几乎经历过电话的 “全时代”:手摇电话、拨盘电话、按键式电话、功能手机、智能手机。
   早期的人工接续式电话,俗称“摇把子”电话,属第一代电话机。使用这种话机打电话时,用手摇微型发电机发出电信号呼叫总机,经过对话总机转接到呼叫方号码,这样才能进行通话。
   “那时候不要说长途电话,就是县与县之间通个电话,可能中间要通过三五个话务员转接,中间还要喊被叫人。”侯士霞回忆,“当时信号传输也较差,电话好不容易打通了可能说不了几句话就断了,通话质量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任保杰回忆,当时长途电话接续非常困难,有时候一个电话要经过八九次转接,通讯质量非常差,所以我们在一些电影或者电视剧中时常看到大声喊着通话的情况。“1986年前后,老家一家工厂与台湾有业务往来,其负责人要从郓城随官屯往台湾打电话,打了两三天也没有接通。”任保杰回忆,“后来,在我的帮助下终于把电话打通了,他非常高兴。”
   据侯士霞和任保杰回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菏泽通讯设备得到改善,菏泽城区和个别县城陆续上了一些自动电话。“但那时候的自动电话也只能在小范围内 (如一个县区内)实现4位数的拨号,电话对多数家庭来说还是奢侈品,通讯费用也非常高,普及率较低。”侯士霞说,“一些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个别家庭才能用上这样的拨号电话,而长途电话还要通过话务员接听,保密性自然无法谈起。”
   在邮电局打长途电话时,要先登记、挂号、排队、预交押金,然后坐着慢慢等接线,尤其是往偏远小县城或乡下打电话,一等就是好半天,能急出一身汗。像这样的 “打电话”,50岁以上的人大都经历过,每次谈起,大家都是一脸无奈。
   据了解,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菏泽一分钟电话费是0.5元,拨打济南电话一分钟是0.7元。当时没有实现电话自动计时,而是通过看钟表计时。在那个电话高资费的年代,一个电话动辄要几元、十几元甚至几十元,电话费有时候成了人们的经济负担。
   在这种情况下,信件是寻常百姓与亲友远距离情感交流最主要的工具。在紧急情况下,人们才到邮局拍电报,而电报按字收费,标点符号也算一个字,所以力求言简意赅,用最少的字将意思表达完整。那时候,电报的写作格式甚至进入过中学教科书。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清楚地记得,自己在1995年前后上初中时,仍然在课堂上学习过电报的写作方法。
  腰别BP机手拿“大哥大”
   “1992年前后,菏泽上了程控电话,真正实现了世界范围内的自动拨号,电话才慢慢普及起来。”侯士霞回忆,“国内电话30秒可以拨通,国际电话不超过一分钟就可以拨通。”
   1995年前后,菏泽农村地区也开始安装程控电话。
   侯士霞讲述了一个真实的故事。
   他们当时在一个村庄安装电话时,一名老人询问工作人员多长时间可以把电话打到上海。工作人员告诉他最多半分钟,老人说:“纯粹是吹牛,我坐长途客车还要一天一夜才能到,半分钟不可能打到上海。”直到工作人员拨通上海的电话时,老头还是半信半疑。
   “这说明,当时不少群众对电话还是非常陌生的,而现在已经习以为常了。”侯士霞说。
   由于当时固定电话安装费较高,家庭安装电话还是个新鲜事儿,一家安装电话,周围邻居都来围观。这时候的电话已经是按键式,还可以显示来电号码。2000年前后,菏泽曾经出现过排队安装电话的现象。
   也就是在那个年代,牡丹区李村镇黄河滩区建立了全市第一个电话村。后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技术的进步,固定电话慢慢普及了。
   随着通讯行业的发展,菏泽电话号码也经历了从4位升到6位再升到7位的变化。
   其实,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一些富裕的人手里常拿着一部砖头样的“大哥大”,腰里别着BP机。
   “腰别BP机,手捧‘大哥大’”是那个时代最令人羡慕的形象写照,是成功人士的标配。走到大街上,扯出“大哥大”天线通电话时,或者BP机发出美妙的“滴滴”声时,总能引来周围人羡慕的目光。也是从那时候开始,“随时随地找到你”的时代开始了。
   BP机的出现,以及电话普及率低,加速了公用电话亭的建设。投币式、卡片式等公用电话陆续出现在菏泽的大街小巷。
   “大哥大”的出现,注定了手机是寻呼机时代的终结者。但早期昂贵的手机通话费用,给了寻呼机最后的生存机会。在手机与寻呼机和平共处的几年,双方优势互补:寻呼机依旧是首选的个人联系方式,使用手机只是省去了满街寻找固定电话进行回复的麻烦。后来,随着手机的不断普及,传呼机开始退出舞台,寻呼业务量也快速下降。
   “大哥大”的出现,标志着移动通讯时代的到来。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大哥大”之所以成为身份的象征,除了购买费用不菲外,月租费、通话费都比较高。
   “当时的‘大哥大’,一个月50块钱月租费,通话费是一分钟五毛钱,再加上双向收费、漫游费,费用相当高。”侯士霞回忆。然而,动辄上万元的价格,使“移动通讯”的便利最初只是小部分人的专利。
   另据了解,以 “大哥大”为标志的第一代移动通信到第二代移动通信,通话质量都比较差,通话时声音不逼真、不细腻。“发展到第三代移动通信之后,有人形容通话声音是银铃般的,声音非常逼真,接近固定电话,很容易听出来对方是谁。”侯士霞说。
  万物互联,智慧时代来临
   2000年以后,通信行业全面与国际接轨,国内移动通讯技术也越来越高,进入高速发展期。与此同时,互联网逐渐发展起来,人们通过网络实现通讯成为可能。
   随着黑白屏数字手机的出现,由于价格相对亲民、携带方便、功能增加等原因,它逐步取代了“大哥大”,正式进入百姓的生活中,移动电话的使用人群在扩大。
   侯士霞和任保杰介绍,2008年前后,随着第三代移动通讯出现,国内移动通讯设备(尤其是终端设备)生产技术的成熟,移动通讯业务出现井喷式的发展,出现人手一部甚至多部的现象。时尚的,老年的,3G的,4G的,冷不丁身边响起手机铃声,大家也都习以为常了。
   “第三代移动通信不仅解决了高质量语音通信问题,同时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视频通话业务,更重要的是,真正开启了移动互联网通信的时代。”侯士霞说,第四代移动通讯出现以后,高速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更是如雨后春笋,给人们的生活、工作和娱乐带来了更大的方便。与此同时,通讯资费逐步降低,逐渐实现套餐制、取消双向收费、异地漫游费。
   从黑白屏手机到彩屏手机,从功能机到智能机,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QQ、微信等聊天软件相继产生,手机更新换代越来越快。
   进入二十一世纪,小灵通曾经在菏泽短暂出现过。它单向收费、通话清晰,当时被认为是最环保、最绿色的通讯方式。随着时代的发展,2010年前后,它开始陆续退市,目前不再使用了。
   手机经历了1G、2G、3G、4G,5G预计在未来1-2年内将正式商用。在此期间,手机的功能从语音通信到互联网数据交互,再到如今的智能终端提供平台应用将更加成熟、普及。
   “老板,买点水果,扫码付款。”像这样的付款方式,在菏泽,大到商场小到商贩,已屡见不鲜。普通老百姓使用智能手机刷微信、看抖音,在文字、语音和视频通讯中随意切换。几个按键,不仅连通五湖四海,还能“逛”遍世界,上网,拍照,听音乐,看电视,发微博,发微信,玩游戏,抢红包……功能越来越多,生活越来越方便,不知不觉间,我们被裹挟着走进了智能、“互联网+”的时代。
   “如今的手机更像是一个智能终端,你可以用它购物、支付、看电影……几乎无所不能,将来的通信更是万物互联的智能通信,如5G时代的智能驾驶等等。”侯士霞说,“改革开放以后,市场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菏泽通讯事业的发展,通讯事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菏泽经济社会的发展。未来的通信时代,是物联网+5G的智能时代,是行业的深耕,是上‘云’的生活。”
   40年物转星移,岁月如歌。从“见字如面”到语音通话,从最初的语音网到数据网再到现如今的物联网更新换代,万物万联的智慧时代已经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