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这样做,把体内寒气排出去

7月16日入伏,今年的三伏共计40天。传统中医认为,一年四季之中,最能把身体的寒气排出来的机会就是三伏天,此时就可利用中药熏蒸疗法的热蒸汽将体内寒气逼出。很多人以为“伏天里要一心防暑”,但专家提醒,伏天最要提防的反而应该是“寒”。

三伏天养生做好“8个一”

1.一个温度——26℃ 专家表示,夏季吹空调,较适宜的温度为26℃以上,室内和室外的温差最好不超过8℃。如果温差过大,很容易造成头晕、口干舌燥、咳嗽流涕等不适症状,严重时可能引发中风等并发症。

2.一次步行——出汗 人的养生要适应大自然的规律,该出汗的时候得出汗。三伏天可以选择“走暑”去,进行走路的慢运动,既运动健身,又能避暑养生。可以利用平时时间早晚走走,一般40分钟,2-3公里最合适。

3.一杯热茶——补钾 三伏天给身体补足水分还不够,还得适当补点钾。持续高温时,大量出汗,会导致体内缺钾,倦怠无力,精力和体力下降,耐热能力降低,因此,膳食中适量补钾很重要。茶叶中富含钾,喝茶不仅能解渴,还能帮助消除疲劳。

4.一碗豆汤——三豆汤 常有说法,“夏季吃豆胜过吃肉”,有一定道理。夏天很多地方有暑湿,胃口不好,而大多数豆类都具有健脾祛湿的作用。专家推荐了三豆汤(赤小豆、绿豆和黑豆),先将豆子泡几个小时,然后用小火慢熬至三种豆煮烂,就做好了。

5.一个午觉——补精气 “午觉不睡,下午崩溃”。夏季气温高,昼长夜短,睡眠容易不好,而且人体消耗大,精力不济。中午打个盹,补个15-30分钟的午觉,能很好地恢复消耗的 “精气神”,让下午有个好精力。

6.一杯温水——小口喝 水别等渴了再喝,经常小口小口喝杯温开水。建议每天喝水量最好多于1200ml。

7.一份葱蒜——杀菌 天气炎热,食物容易滋生细菌,是肠道传染病的多发季节,吃些杀菌蔬菜或多或少可以起到预防疾病的作用。这主要是指葱蒜类,包括大蒜、洋葱、韭菜、大葱等。这类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植物广谱杀菌素,生吃比熟吃的杀菌作用更强。

8.一次泡脚——保健 俗话说:睡前一盆汤,赛过人参汤。泡足是一种自我保健方法。睡前热水洗脚,能调补阴阳,温通经络,调和营卫,升清降浊,安神养心,健脾和胃,减轻苦夏的症状。

三伏天养生禁忌

1.忌不开窗通风 不能在空调房呆太久。经常呆在空调房中,就会导致不知冷热、免疫力下降。

2.忌冷风对着吹 颈椎对着空调吹,使颈背部肌肉受寒,造成颈部持续痉挛、后背酸痛等。

3.忌大口急喝水 天气炎热出汗较多,切忌不要迅速、大口喝冰镇饮料,忽然过冷刺激会引起血管收缩,诱发心绞痛甚至心肌梗死,而冷食也易引起胃部不适,影响消化。

4.忌冷饮不离手 冰淇淋、冷饮适当吃解暑,大量吃会伤身。长期过量的冷食物进入胃,会使胃黏膜下血管收缩,粘膜层变薄,出现粘膜水肿和糜烂。且夏季人体新陈代谢快,血管处在扩张状态,突然食用冰饮,造成血管迅速收缩,引起血压波动,易诱发心脑血管意外。

5.忌冲凉水澡 夏季出汗后,毛孔全张开着,这时候再用凉水一冲很容易感冒。在凉水刺激下,血管迅速收缩,还会引起血压上升、心脏供血不足等情况。冲凉水澡还容易诱发哮喘、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以及胃肠疾病。 王建萍


上一篇:2020年4月份全国文明城市创建 模拟测评排名通报
下一篇:三种方法巧吃豆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