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黄堽镇发展特色产业让农民变工人

本报讯 (通讯员 郜玉华 韩 飞 路红玉)“我这里养殖了100多头鲁西南纯种黄牛,产牛犊一年半左右就可以进行繁殖了。”日前,在牡丹区黄堽镇大高庄村,养牛大户董建英高兴地说,养殖场每年能繁育牛犊40头左右,年效益达到20万元左右。

近年来,黄堽镇着力发展以牡丹花卉为主的种植产业,以发展特色种养业、乡村旅游业为重点,不断加大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规划引领,特色产业让当地农民变身产业工人,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新依托。

据悉,董建英于2017年开始发展养殖业,目前已常年安置7名贫困群众在这里务工。“下一步,我将继续扩大养殖规模,成立养牛专业合作社,把繁育的牛犊分散给农户养殖,带领大伙儿一块儿奔富路。”董建英说。

据黄堽镇党委书记张海昌介绍,贫困群众要从根上脱贫,还需要造血式扶贫,该镇通过实施产业项目与精准扶贫相结合的模式,大力发展了可持续性扶贫产业,使贫困户增加了自我造血功能,有力推动脱贫攻坚提质增效,让扶贫更精准、更有效。

扶贫车间是黄堽镇发展村级产业、带动群众增收致富的另一个重要支撑点。每天一大早,黄堽镇鑫盛电子厂的200多名工人就在生产线上忙碌起来,他们都是在家门口找到了就业岗位。该厂工人冯贵敏告诉记者说:“我家就在厂子附近的村庄,离家近,上班不耽误照顾家、照顾老人,一个月还能拿三四千块钱工资。”该镇周庄村的贫困户王春娥在本村的扶贫车间里务工,每月能领到2500元左右的收入,既能赚钱还能顾家。送岗上门,就近就业,让就业群众实现了脱贫致富。

在冠宇牡丹产业有限公司的种植基地,今年70岁的刘维城正和几个村民一起在地里除草。“俺是黄堽镇孟庄村的村民,在牡丹种植基地打工,干的活比较轻松,一天干8个小时就能收入100多元。”他乐呵呵地说,“家里的8亩地都流转给冠宇牡丹种植基地了,一年光租金就有14000多元。”

据了解,冠宇牡丹园占地400余亩,拥有牡丹品种300多个,是牡丹品种繁育和规范化种植示范基地,园区所用土地采取了流转方式,从根本上让利于农。“一开始孟庄村只流转了二三十亩地,后来村民们看到效益不错,都主动踊跃加入,现在村里的土地全部流转了,村民们前来务工也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增收。”中国花卉协会牡丹芍药分会副会长、冠宇牡丹公司顾问张贵宾表示,2016年,他们还组建了冠宇牡丹芍药专业种植合作社,目前已吸纳200多户群众入社,土地种植规模发展到5000余亩。

“在脱贫攻坚工作中,镇里建立了长效机制,以产业促发展,以就业促增收,不断壮大集体经济,培植做强了富民产业。”牡丹区黄堽镇党委副书记、镇长张传律表示,“我们按照一村一品、一户一业的富民发展思路,不断拓展了集体增收和群众致富渠道,坚决不让一名贫困群众掉队。”

据悉,近年来,黄堽镇通过扶贫车间、蔬菜大棚、土地流转等有效举措带动了群众脱贫致富。目前,全镇培育发展的药材分拣、服装制作、家具生产等多个产业势头良好,1500多名群众实现了家门口就业,从业者人均增收3000元左右。


上一篇:牡丹区5年完成农村公路投资12亿元
下一篇:志愿服务引领文明新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