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牡丹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

编者按 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菏泽视察,他对菏泽发展牡丹产业、探索牡丹加工增值、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情况进行了具体了解,同我市及县区的主要负责同志座谈,共同探讨扶贫开发和加快发展的良策。八年来,全市上下时刻谨记总书记“后来居上”殷切嘱托,始终把总书记作出的重要指示作为一切工作的总定位、总遵循,攻坚克难、砥砺奋进,后来居上取得重要阶段性成效。即日起,本报推出系列报道,重温总书记殷殷嘱托,展现我市近年来取得的重大成就,敬请关注。

冬日里的牡丹是安静的,少了春日盛开的热情。它通过冬眠,养精蓄锐,等待来年花开时节再吐芬芳。在菏泽,有关“牡丹”的话题总是热烈的。2022年中国牡丹之都(菏泽)卓越贡献奖和“花开盛世”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这也是继首届牡丹系列奖项评选活动,市委、市政府又一次倾力打造的一项群众性牡丹文化盛会,将对牡丹产业、牡丹文化艺术等繁荣发展起到巨大的推动作用。

2011年3月,我市申报的牡丹籽油被原卫生部确定为新资源食品。2012年3月,我市正式获得“中国牡丹之都”的美誉。菏泽人不忘培育牡丹的“初心”,谨记2013年11月26日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菏泽牡丹产业时的关怀和嘱托,立足资源禀赋,以打造“特色优势产业”为目标,走向了以药用牡丹、观赏牡丹和油用牡丹为主的牡丹产业化发展之路,实现了从一朵花到整个牡丹产业链的“蝶变”。

牡丹全产业链融合发展

在牡丹区都司镇纬一路东部的尹楼行政村,有一片千余亩“牡丹+元宝枫”套种的苗木基地。据苗木基地负责人倪丙磊介绍,牡丹和元宝枫一样,全身是宝,这种套种模式带来的效益非常可观。

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牡丹高效种植模式,成功总结出牡丹与多种作物套种模式,成为全国学习推广的典型,目前正推广油用牡丹、药用牡丹一体化种植模式,以稳定牡丹种植户收益,提高农户种植牡丹的积极性。

我市牡丹企业也多采取“公司+基地+农户+市场”的经营模式,形成了种植、加工、销售一体化发展。菏泽尧舜牡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作为我市牡丹龙头企业,与全市三分之二油用牡丹种植基地签订牡丹籽保价收购合同协议,带动4000多户花农每户年增收3000元左右。

牡丹,花可赏、根入药、籽榨油、蕊制茶、瓣提露,兼具观赏、药用、食用价值,成就了巨大的“健康美丽产业”。目前,我市牡丹产业已经从单一种植、种苗、切花、观赏向医药化工、日用化工、食品加工、营养保健、畜牧养殖、工艺美术、旅游观光、食用菌、新型材料等九大领域不断延伸,形成了一二三产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的格局。开发出原料、饮料、食品、保健、油脂、茶、日化、香薰、饲料、食用菌、医疗器械等11大类、240多个产品。

一朵花激活一座城,一座城滋养了一朵花。近年来,我市深入挖掘牡丹文化内涵,牡丹元素逐步融入菏泽人的生产和生活。牡丹不再单单是一个产品、一个产业,而成为一种凝聚人心的符号、一种热爱家乡的图腾、一张城市形象的名片。

1992年我市举办首届“菏泽国际牡丹花会”,2013年更名为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2019年,在文化旅游节的基础上举办了世界牡丹大会,“一会一节”吹响了文旅号角。2021年4月,又增加了菏泽市文化旅游发展大会,自此,“两会一节”三驾马车并驾齐驱,全方位展示我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文明方面的发展成果。

“互联网+新模式”牡丹走进千家万户

菏泽牡丹种植历史悠久,始于隋,兴于唐宋,盛于明,至清成为中国牡丹的栽培中心,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目前,是世界上种植面积最大、品种最多、花色最全的牡丹观赏旅游区,拥有9大色系、10种花型、1280个品种,是当之无愧的“中国牡丹之都”。

如今,菏泽除了传统牡丹,还培育了微型盆栽牡丹、“太空牡丹”,培育出一朵花开出两种颜色“复色牡丹”;通过嫁接培育出一株牡丹开出几种不同颜色花朵的什锦牡丹,还有别具一格的独杆牡丹。

2019年首届世界牡丹大会,让菏泽人开了眼界、长了知识。当年,菏泽谷雨牡丹有限公司与外企合作,创新培育技术,在全市率先开展四季盆栽牡丹栽培,经过两年的发展,实现了一年四季随时栽种、销售牡丹。微型盆栽牡丹体型小巧,轻便、干净、卫生,借助电商平台飞进千家万户,颇受欢迎。 (下转第7版)


上一篇:万福河水环境综合治理成效初显
下一篇:确保二○二二年度重点党报党刊发行工作顺利开展 不断扩大地域覆盖面人群覆盖面内容覆盖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