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垓:开国将军王振祥的故乡
郓城县东北部18千米处有一王垓村,属程屯镇管辖。距镇政府驻地5千米,东面和北面与济宁市梁山县接壤,距梁山县城10千米。村庄河水环绕,绿树枝繁叶茂。东面有琉璃河,南面有十二连洼沟,西面和北面有宋金河东支沟,水面上百鸟争鸣,盘旋飞翔。
明朝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成祖迁都北京。王氏祖王性成随驾,由安徽省淮安府宿迁县迁此建村,以姓取名王垓,从此村名再无变更。
清末属郓城县肖何亭里,1928年属九区肖亭乡。1946年划归郓北县三区,1949年复归郓城县九区,1952年为郓城县十七区。1958年初属程屯乡,同年秋建王垓大队,属程屯公社,1984年改为王垓村民委员会,属程屯镇。
抗日战争时期,王垓村是郓城县的抗日根据地和抗日模范村。1939年罗荣桓元帅在王垓村指挥了著名的“樊坝”战斗。
人杰地灵的王垓村因出了一位开国将军而闻名华夏。
王振祥1913年出生,小时候家境贫寒。1930年,天大旱,蝗虫肆虐,庄稼绝产。1931年初,王振祥一路要饭跑到济宁参加了冯玉祥的26军,被编在骑兵连。部队的共产党员对王振祥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1930年蒋、冯、阎军阀混战,冯玉祥战败。部队被蒋介石收编。1931年1月,蒋介石令王振祥所在部队从山东开赴江西,参加对中央根据地的“围剿”。12月14日,王振祥等17000余人在江西宁都起义,参加工农红军。
1932年4月,王振祥加入中国共产党。在第四次反“围剿”的战斗中,身负重伤,后又参加第五次反“围剿”。在广昌保卫战之后,又参加了东征福建、水口、樟胡板等战役。1934年10月,红军被迫长征,王振祥被任命为红四方面军骑兵营营长。
因张国焘错误路线的指使,王振祥所在部队长征的历程更为曲折和艰难,来回3次过草地才到达延安。
1936年10月,朱德总司令亲自指派王振祥到红军大学深造。期间日军侵犯八路军120师直属机关,王振祥带着两个骑兵连果断出击,打死打伤日军100余人,又在北马村附近歼灭敌军140余人。1938年1月中旬,日军3万余人对冀南地区大规模扫荡。王振祥率骑兵阻击敌人,与敌激战6小时,击毙敌人40多名,击毁敌汽车3辆,完成阻击任务,掩护了领导机关安全转移。
1938年2月,王振祥带领的129师骑兵营改编为骑兵团,王振祥任骑兵团团长。
抗战胜利后,王振祥随部队挺进东北,担任东北民主联军沈阳工人纠察总队副司令员,带领部队维护治安,清匪反霸。不久,又被任命为辽东军区第三分区司令员,参加了著名的临江保卫战,与敌军作战200多次,为“四保临江”做出了极大贡献。后又担任东北野战军第五纵队第五师师长、第四野战军第42军126师师长、解放军第53军副军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王振祥历任华北军区装甲兵副司令员、军委第一坦克学校校长、装甲兵工程学院院长、原北京军区装甲兵司令员、原北京军区副司令员兼装甲兵司令员。1955年,王振祥被授予少将军衔。1988年,荣获一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1993年在北京逝世,享年81岁。
现在的王垓村有王、张、郑、解4姓,260户,830余人,2276亩耕地。村庄地势平坦,水利条件优越,田间沟渠路林纵横交错,庄稼果蔬连年丰收,村内牛羊成群,将军奋斗几十年的夙愿得以实现,人民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好日子。 魏建国
上一篇:冯玉祥曹州之行
下一篇:诗意中国—— 吹落琼花满世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