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广告

下一版>

-- 菏泽日报 -- 版次:[新闻●广告]

浴火重生黑槐树

在菏泽城西北20公里处,波涛汹涌的黄河南岸,有一古老的村庄——菏泽市牡丹区高庄镇圈头村。圈头村,虽籍籍无名,但它在菏泽整个抗战史上、在解放战争的洪流中却发出耀眼的光芒,鲁西南的“小延安”、南华县的“莫斯科”是它的名片。1951年,中央派老革命根据地慰问团到该村慰问,资助小米24万斤,免除3年农业税。一个小小的村庄,得到党和政府莫大的关怀,这是一个无比崇高的荣誉。

日前,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我造访了革命老区——圈头村。村委会主任、村党支部副书记李卫民听说我的来意后,一脸凝重地向我讲起了圈头村那充满血雨腥风、风雷激荡的峥嵘岁月!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一声炮响,爆发了震惊中外的抗日战争。中共菏泽县委组织部长杨培要、县委秘书张凤岐等人由菏泽城秘密返回家乡圈头,开展抗日救亡活动,发展共产党员,圈头村于1938年建东西两个党支部,直属中共菏泽县委领导。1939年7月,日寇第二次入侵菏泽,白色恐怖笼罩全城,形势急剧恶化。为了坚定人民的抗日信心,中共菏泽县委由菏泽城内移往圈头村。

为了保证黄河北冀鲁豫区党委和军区到鲁西南、水东根据地这一交通线的安全,1942年9月,冀鲁豫区党委在菏泽西北部、东明东北部的圈头村建立了中共南华县,从此,圈头村的革命斗争又进入了一个空前高涨时期。圈头村作为南华县的革命中心,从抗日战争到解放战争经受了日寇和国民党的多次残酷围剿,一个不大的村庄就有数十名优秀儿女为革命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西圈头后街一棵百年沧桑的黑槐树,用它那遍体鳞伤、虬枝硕叶述说着往昔的艰难岁月。

在抗日战争最艰苦的1942年9月建立的南华县,日伪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妄图消灭我南华根据地。1944年2月15日,日军偷袭抗日根据地圈头,一把大火烧毁了房屋887间,毁坏庄稼4800亩、树木2400余棵,抢走粮食1.8万公斤,禽畜300只,杀死12人,制造了火烧圈头惨案。1945年春,历经战火洗礼的这棵黑槐,在枝条焚尽、树身炭黑的情况下,在树心顶部又萌生出一棵生命的绿芽,似乎在述说着不屈的生命和对日寇的仇恨。

这棵树的主人、退休村干部杨顺滨说:“听老武工队队员、我的父亲杨培元说,树是我爷爷杨同庆所栽。在他记事起,这棵树就有碗口粗,一丈多高了。如果我父亲活到现在,该有97岁了。”

杨顺滨满怀深情地说:“这棵树既是消息树,又是瞭望台,还是见证人,和圈头人民息息相关。张凤岐家就在我家东边50米处,他原任菏泽县委秘书,后任南华县财政科长,菜窖大学就是在他家白菜窖里举办的,县委领导人汲丕显、何建之、杨培要等经常在他家开会,研究工作,每逢这时就要安排武工队员登上此树瞭望、警戒,所以称此树为瞭望台;由于当时的菏泽县委及后来的南华县委都是游击性质的,没有固定的办公场所,所以每逢有重大事情,县委领导都是在此树下召集群众、布置任务、开展革命斗争的,群众称此树为消息树。”

70多岁的红二代杨洪林之子杨善江凝望着这棵古槐,说道:“1947年解放战争进入相持阶段。3月6日,侵占菏泽的国民党68师181旅和国民党菏泽县长张文光的县大队入侵圈头,带着阶级的仇恨,一把大火把圈头村的3000余间房屋全部烧光,在抗战中顽强活下来的这棵黑槐再次遭到蒋匪的荼毒,树枝全部烧光,树皮炭黑爆裂,只剩下一个黑秃秃的树桩。1949年初春,遭遇两次战火的这棵黑槐,带着对美好新生活的向往,再次显示了它强大的生命力,从爆裂的树桩顶部又萌生出一棵生命的绿芽,直至今天的绿荫如盖。”

多年来,圈头人一直在呵护着这棵黑槐。因为,它是一个时代的记忆!一个历史的见证!


上一篇:汶西村真武庙壁画探秘
下一篇:跟着“文化使者”逛林台